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聚焦十四冬|内蒙古呼伦贝尔打造“冰雪非遗”品牌

经济日报呼和浩特2月22日讯(记者陈力)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举行期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安排了一条非遗线路,依托太阳花、皮雕、毡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物展示、参与体验、知识科普为载体,让非遗走进生活。

“内蒙古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非遗项目“肯古楞”传承人鄂进军介绍,“肯古楞”原意为野猪皮制作的滑雪板,后引申为滑雪运动。它见证了达斡尔民族曾经的狩猎生活。

蒙古族非遗项目“那达慕”通常在每年七月、八月间举行,“冰雪+”赋能后,办赛期限延长了,参与人数扩大了。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冰雪那达慕”已成功举办20届,内容也拓展到海拉尔冬季英雄会、扎兰屯全国自由式滑雪、额尔古纳首届中俄界河冰钓、根河市第十届冷极冰雪季等系列活动。陈巴尔虎旗牧民巴图苏和说:“‘十四冬’在呼伦贝尔市举行,吸引来众多游客,我们每天都安排雪地骑马、雪地摔跤、雪地射箭等活动,开展‘天天冰雪那达慕’,向游客展示独特的民俗。”

在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部落饲养着全国唯一的驯鹿种群。“十四冬”期间,中外游客乘坐草原森林旅游专列“呼伦贝尔号”来到达林玛猎民点,参观山林帐篷“撮罗子”,体验驯鹿习俗,纷纷点赞。

鄂伦春非遗项目“伊萨仁”是聚会之意。鄂伦春人每年相聚在约定好的地点,一起欢歌、跳舞、竞技,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为活化非遗,鄂伦春自治旗推出冰雪“伊萨仁”,如今已成功举办9届,成为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系列活动之一。今年的“伊萨仁”活动将持续到3月底,着力开发冰雪城市景观、文化体验、冰雪研学等冬季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