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亮相央视春晚和《国家宝藏》,绝美“吴罗”你了解多少?

“你们看,这就是刘诗诗春晚上唐制汉服的长裙面料,是我们非遗技艺的三经花罗,李沁穿的抹胸和百迭裙面料,是我们非遗技艺定制的四经绞罗工艺……”

新春的余韵尚在,苏州下起雨来。

朦胧中,这座江南名城弥漫着静谧优雅的独特气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程来到苏州,寻找一位把江南气质织在衣服中的老先生——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罗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立群。

提到朱立群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你肯定对今年央视春晚上的创意节目《年锦》印象深刻。节目中,刘诗诗和李沁身穿的汉服罗面料,就是朱立群和他的团队特别定制的。

春晚节目《年锦》表演场景

在苏州吴中区木渎古镇的一家丝绸公司,记者见到了朱立群。身穿毛衫和马甲,戴着精致的眼镜,花白的发丝,平和的笑容,66岁的朱立群给记者的感觉并不像一位企业家,更像是熟悉的邻家老伯。他操着苏州口音的普通话,亲切地招呼我们看看他引以为傲的罗织品面料。

“罗”是一种怎样的面料?朱立群是如何推进这项技艺的传承与推广的?罗又是怎样穿到了央视春晚?故事要从头说起。

摸着石头过河,“唤醒”失传的古老技艺

所谓绫罗绸缎,“罗”是一种古老的纯桑蚕丝织品,织造时由经线相扭转再和纬线相交,形成孔洞,透气性与亲肤感上乘。苏州非遗手工门类“吴罗”,是指以苏州为织造产地的罗。

相较于绫之光洁、绸之细腻、缎之厚密,自古以来,罗织物以轻盈雅致、华贵高洁为人钟爱。“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古人眼中,罗是各类丝织物中最富诗词意境与人文关怀的美学符号。

要专门进行罗的制作,并不容易。很多古代的织造技艺随着岁月流逝而失传。为了找回古代中国织罗的精湛工艺,朱立群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多年心血。“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被分配到苏州市原吴县丝织二厂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工作的经验和技术。1996年,我就创建了自己的丝绸企业。”朱立群介绍,在企业创建之初,他带着几个员工,组建了一支绞罗攻关技术小组,大家自己尝试研究技艺,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恢复出花罗、妆花罗、四经绞罗等珍贵的丝织品种。如今,朱立群和他的团队创建的“苏罗”自主品牌的产品,受到许多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在朱立群的办公室上方的苏州纱罗技艺馆里,摆放着几台木质丝织机,从未见过这种织机的记者感到好奇,便请朱立群讲解织机的操作。

年过花甲的朱立群很爽快,即刻演示起来。只见他点亮机器顶部的一盏灯,坐在织机前熟练地用指腹钩起纱线,木梭在他手中穿梭,从丝线的一头穿向另一头,织好的罗便一点点“生长”起来。朱立群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罗的经线和纬线如何交叠,要编织出更复杂的纹样,还要进行更多精细的操作。朱立群说,现在制作罗织品,大部分工序已经可以依靠机器完成了,但一些繁复、精湛的工艺,依然需要手艺人一丝一线用心织造。

从复刻文物到登上春晚,吴罗的美惊艳观众

朱立群的企业创立后,一直以海外业务为主,2013年前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企业便开始重点面向国内市场生产产品。恰好在这个阶段,朱立群和他的织罗技艺获得登上更大舞台的机会。

2014年,朱立群接到中国社科院发来的邀请,参与复原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的“压金云霞翟纹霞帔”。“霞帔”是明宁靖王妻妾墓葬里面出土的一件文物,面料考究,技艺精湛,色彩精美,要复刻难度极高。朱立群在接到任务后,整整三年,一点点研究资料,一点点尝试,终于复制出了一件“压金云霞翟纹霞帔”。

资料图:压金云霞翟纹霞帔正视图

近年来,朱立群和他的团队还先后为中国丝绸档案馆成功复制“本白色二龙戏珠暗花实地纱(清)”“蓝色缂金银万字地蝠寿纹罗(清)”,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复制民国三闪文华纱等项目。朱立群的团队制作的罗,被更多人知晓,罗织物的美,也为众多电视节目上增添了光彩。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文博类电视节目也走向了人们的视野,朱立群团队受邀为节目制作服装。

资料图:演员杨紫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扮演文成公主时穿着的服装

在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杨紫、张子枫、蒋欣等演员身穿的服装面料,都是朱立群和他的团队精心制作的。张子枫饰演王贞仪时,她身穿的服装面料是三经花罗,将传统的水绿色和香蔓花纹相结合,衬托出青春而典雅的古典气质;杨紫饰演文成公主时,所穿着衣服包括龟背瑞花蔷薇粉,唐代纹样团羊纹,杏花春雨藤黄等色彩和纹样,衬托出庄严优雅的气质;蒋欣饰演的北宋女子孙十娘,她所穿的服装仿照了宋朝出土的纹样,包括缠枝葡萄、如意山茶花、卷叶相思鸟等,呈现出宋代女子服饰的美感。

资料图:演员蒋欣在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扮演孙十娘时穿着的服装

记者了解到,此次接到2024年春晚的邀请,朱立群团队为呈现最好的节目效果倾尽全力。选中的纹样,为适合提花幅度都要通过二次创作和绘制。为了让服装与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团队从材料选择,到设计、再到后期的印花染色,各道工序都经过了反复调试,就连原来的花罗绞组结构,都进行了修改,经过了近半年的试制才最终定稿,节目中刘诗诗所穿的唐代襦裙富贵华丽,李沁所穿的宋代褙子简洁柔美,可谓惊艳。

60岁的抖音达人,让更多人把“国风”穿在身上

记者看到,朱立群的办公室正对面是一间直播间,里面有不少拍摄设备,可谓种类齐全,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拍摄筹备工作。记者了解到,2021年朱立群就开设了社交媒体账号“@朱伯伯的苏罗”,引发不少年轻人的兴趣。

朱立群的儿媳杭航是朱伯伯工作室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年过花甲的朱立群尽管不太精通社交媒体的运营技术,但他对新媒体平台十分感兴趣,并一直全力支持团队的年轻人进行新尝试,无论是出镜当主角进行讲解,还是做“群演”,当“背景板”,他都乐在其中。

在社交平台上,朱立群和他的团队,以“网感”十足的方式讲解罗的历史,展示纱罗的制作过程,展现纱罗的魅力,坚持更新至今。目前,朱立群的抖音号已经有11.7万粉丝,粉丝中不乏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网友,在评论区,常常可以见到“苏罗太美了”“东方美学yyds”等赞美。

朱立群的抖音号@朱伯伯的苏罗 页面截图

传承织罗技艺,不仅仅靠推广,更需要传承。“现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特别是汉服的流行,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传统服饰”,提到要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朱立群的技艺,正在北京服装学院读博的杭航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有人来传承罗的织造技艺。这些年,朱立群培养了几个徒弟,但是能够沉下心来把技艺传承下来的年轻人还不多。另一方面,要将罗面料推向更广泛的市场。“我们做这一行的,要更了解和贴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去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让大家真正把罗织物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成品的设计上,既要将传承下来的古典纹样恰当地使用在现代服饰上,也要努力进行新的创作设计,包括结合一些苏州元素,或是更加时尚的审美偏好,做一些创新设计,让作为传统面料的罗,有更丰富、更年轻的表现力。”杭航说。

“罗织物是我国古代先进生产力的文化瑰宝,我们不能让它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项古老的非遗织造技艺,让传统中国的美惊艳世界。”朱立群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璞/文 邓宇轩/视频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