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非遗传承 > 正文
江苏开出首趟“紫金号”高铁非遗列车

2月23日上午8时,随着由南京开往浙江苍南的G7581次列车从南京南站徐徐驶出,“非遗文化上高铁——‘紫金号’助力传承”活动正式启幕。秦淮灯彩元宵节前首度搭乘“紫金号”亮相长三角,“非遗列车”成为跨越城市的流动风景。

作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秦淮灯彩在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淮灯彩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往昔人们欣赏花灯,只能选择在南京夫子庙、老门东等区域。南京客运段高铁二车队“紫金号”列车长苏欢说,首趟“非遗列车”从南京始发,为非遗传承人搭了台,并希望将非遗文化魅力沿着铁路线,以更快更广的速度传播,找到真正懂它的人。在“非遗高铁”活动车厢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秦淮灯彩的艺术之美,感知到流动于工匠指尖的“绝活”。

在活动现场,有着40多年制灯经验的秦淮灯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贺双生先生身着唐装,向旅客们展示了花灯的制作过程。他手法娴熟,一边介绍着花灯的制作步骤,一边手把手指导着身边的学生们粘贴荷花灯的花瓣。在他的巧手下,一盏盏精美的花灯逐渐成型,令人赞叹不已。贺双生说,自己带来了“传统灯”,譬如荷花灯、兔子灯;另外,还带来了“创意灯”,如名为“龙腾四海”的龙灯等。他告诉记者,秦淮灯彩是最能体现南京地方文化特色、城市形象的一张“响当当”名片。“紫金号”高铁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技艺的平台,同时也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高铁服务的不断升级,从“苦熬时间”转变为“享受时间”。

记者注意到,在“非遗列车”的车厢互动环节,元宵节氛围浓厚,旅客纷纷加入“猜灯谜”活动中。来自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的李欣妍说,特色列车的推出让更多中小学生收获满满,在旅途中知道了花灯制作流程,看似非常简单的一步,却很难做得精致,一盏小小花灯处处融着非遗传承人耗费的心血。贺双生说,铁路“快速度”与非遗产品“细慢活”形成对比,作为非遗传承人将继续改进流程,制作出适合展演、体验的作品。

铁路部门人士表示,首趟“非遗列车”的成功开行为后续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铁路部门计划进一步扩大范围,开通更多连接与展示长三角地区非遗文化的高铁线路。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