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生态资源,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支撑,每年为沪苏浙两省一市提供超过21亿立方米优质自来水水源。自2017年蓝藻事件发生后,江苏在优化结构、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等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去年,江苏又出台《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如今,江苏在太湖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2月27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成效。
水质藻情实现“三新三最”
“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提起太湖治理成效,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介绍,湖体水质实现新改善,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根据国家考核数据,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Ⅰ类,东部湖区稳定保持在Ⅲ类,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西部湖区水质大幅好转。蓝藻防控也实现了新成效,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轻。2023年全年发现蓝藻水华53次,同比减少51次。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08,从“良好”提升到“优秀”等级。在流域治理方面也实现新提升,重点断面优Ⅲ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流域19个湖库水质持续改善,长荡湖水质提升一个等级达到Ⅳ类。
在太湖水质藻情不断提升的同时,太湖流域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流域以0.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我省流域5市中有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9个县均为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并包揽前4名。流域5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7.2个百分点。
江苏还涌现出一批生态治理的鲜活实践案例。如,“溧阳市构建以水生态容量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交易”“张家港市推动环境权益变真金白银”“宜兴市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等入选生态环境系统2022年度“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太湖生态岛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太湖流域正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径。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治病需要找准“病因”。从太湖的生态系统来看,要想控制太湖蓝藻水华,“减磷控氮”是必经之路。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江苏在新一轮太湖治理中也在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提高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全面削减工业污染排放。为此,江苏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苏锡常三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2家,占全省总数近六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6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省级绿色工厂498家。
太湖流域内分布着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众多城市,人口密集、城镇化率高,这些既是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增加了污染物排放量,使太湖流域水环境持续承受着巨大压力。对此,江苏加大涉磷企业整治力度。对流域20273家涉磷企业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原则持续深化整治,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截至2023年底,8987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编制,6970家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治。
当然,提高控源减污水平也是太湖治理的关键之举。在新一轮太湖治理中,江苏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23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9.1万吨/日,累计处理能力达944万吨/日;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493千米,建成污水管网3.2万千米;累计建成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面积1707平方千米。进一步收严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将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以及苏南运河两岸1公里纳入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6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一轮提标改造。同时,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流域46万亩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全部完成。
在水里花功夫全面治理太湖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为了让太湖再现碧波荡漾,江苏在水里发力。湖西区是太湖上游最重要的汇水区,是新一轮太湖治理聚焦的重点区域。2023年江苏推进入湖河流治理,印发《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水质达标提升考核工作方案》,进一步收严上游地区40条重点河流总磷总氮考核目标。通过开展监测溯源,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一河一策”编制水质达标提升方案。出台了滆湖长荡湖系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洮滆片区清退圈圩3.22平方千米,恢复湿地3.59平方千米,滆湖清淤395万立方米。推进了洮滆片区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库51个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00亿元。
为持续提升太湖治理效能,江苏将太湖治理纳入新一轮部省共建合作协议,持续提升太湖治理水平。全年实施治太工程488个,完成年度投资238亿元,较往年增加约50亿元。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作为专项引导资金,累计下达340亿元,支持项目约8000个。创新出台“环基贷”,聚焦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贮处置利用等环境基础能力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全年为40只绿色债券实施贴息7007万元,累计发放“环保贷”1.21亿元、“环保担”4.05亿元,8个EOD项目进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库,已获银行授信126.9亿元。
针对当前已取得的成效,江苏还紧盯上游重点地区,加大洮滆片区治理力度,严格对照考核工作方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开展水质提升整治。继续实施生态清淤,优化清淤方式。对照2025年目标,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