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今日江苏团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陈卫:加快推进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据了解,灾难死亡率最高的是灾难发生事故现场和从灾害现场转移到医院期间这段距离的伤亡。所以应急医学是将救治前置、将医学责任前移。但灾难现场有很多医学问题,如救援解困之前如何维持生命?狭小空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如何处理?此次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带来了《加快推进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的建议。他表示,我国围绕应急救治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应急医学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以支撑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发展,无法满足应急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救援救治工作。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刻不容缓。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将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烧、战)伤救治列为国家重大医学战略需求,但我国应急医学学科发展较晚,应急医学相关人才稀缺,尤其高端人才匮乏,无法满足愈发频繁的应急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救援救治工作。”陈卫说建议进一步发挥行业主委等专家团队引领作用;即进一步发挥重大灾难事故(安全事件)和严重创伤救治专家团队,尤其是以行业主委为代表的权威专家,在指导应急医学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推动应急人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行业权威及团队为引领,围绕国家重大医学战略需求,在高质量完成应急救治任务的同时,加强与大学融合,建设以烧创伤为引领,集合手外伤、颅脑外伤、泌尿外伤、皮肤等在内的急危重症医学学科群;同时锻炼和建设一支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应急医学专家团队,一方面开展高质量应急救治,另一方面为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储备师资力量。

他还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烧创伤国家区域中心的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国家区域医学中心优势,依托应急医学方向高水平医院打造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应急救援救治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救治,提高时效。”陈卫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能力,设立实体化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包括拥有设备完善、技术成熟的科研平台、专科手术室及病房、临床教学及病人模拟中心等专门场所,做好专家团队的梯队建设,带领区域医疗机构在应急医学方向开展技能培训、科学研究,为应急医学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临床实践平台。

此外,还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要推动高校承担高水平应急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多方位提升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力,持续为国家应急医学方向尤其是烧创伤外科输送大批人才。”陈卫表示,首先要建立应急医学学科体系。学校应建立应急医学相关本科专业,成立应急医学相关研究机构,更重要的是,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点,自主设置“应急医学”二级学科方向,培养应急医学高水平人才;二是开展应急医学的研究。包括对功能食品的研发,用于在灾难发生初期,在特殊环境里给予受灾民众维持人体基本生存的营养物质,比如保留率高、有高能量密度、耐储存、方便食用、方便携带的应急食品;包括人体机能的研究,比如救援解困之前如何维持生命、狭小空间内大出血的处理等;还包括现场救援设备的研发,比如运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提高在复杂环境下的救援行动等。三是组织应急灾难的演练和知识普及。高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单位,应当完善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要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并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提高教师及全体学生的应急安全意识。高校同时也可承担社会应急培训的宣讲工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