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植树节,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一棵棵古树笑迎春风抽新枝,又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它们以绿色诠释顽强、鼓舞斗志,点缀乡村、美化家园,继续书写着人与树的世代情缘。
古树长在人们的心坎上
古树逢春三月天,枝枝叶叶更新鲜。走进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田家自然村,村庄主干道路旁的四棵古树傲然屹立,就像列队的哨兵,忠实地守护着这个美丽的村庄。

“村上的四棵古树,有一棵是黄连木,其它三棵都是朴树,它们的年龄都超过150岁了,这棵黄连木在我小时候就这么高、这么粗了。”古黄连木与村民吴顺寿家是“邻居”,高大的黄连木直冲云霄,超过他家的四层楼房。今年84岁的吴顺寿介绍说,四棵古树不仅是村庄的标志,也是大家心目中的“宝贝疙瘩”,上世纪五十年代,抽水机作为灌溉“神器”,在农村是个“稀罕货”,当时就有人想用抽水机换这棵黄连木,但没有人答应。

古树上了年纪,难免会出现问题。几年前,古黄连木的根部裸露出来,大伙及时壅土护根,并用砖石块砌起防护墙,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出新,改造出了一个休闲小游园。古树“老有所依”,人与树结下世代情缘。“我们都喜欢到树下坐坐,聊聊家常,古树也好像在听我们说话。”今年73岁的徐老美23岁时嫁到田家,古树如同家中的一分子,见证了她与村庄的相识、相守,承载了许多乡情记忆,“老一辈经常说‘先吃黄连苦,后享蜂蜜甜’,古黄连木就是‘长辈’,它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苦奋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古树珍藏在乡村“绿野仙踪”里
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位于固城湖畔、花山脚下,山水相依,树木葱茏,环境宜人,一直以来,“植绿、爱绿、护绿”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生态新风尚。
“花山公园的最大特色是树多,特别是古树多,这是多少代花山人爱树护树的生动写照。”在固城街道花山村妇联主席张婷婷的指引下,一个古木参天、清幽静谧的“绿野仙踪”呈现在眼前,走近一瞧,迎面而来的是两棵大树,表皮光滑,笔直挺立,颇有仙风道骨之感。这是两棵紫薇树,它俩并列生长,枝条相互缠绕,亲密得如同一对孪生姐妹。

“听村上老一辈人说,这两棵紫薇树和南京紫金山有关,是从山上移栽过来的。”张婷婷介绍说,“姐妹紫薇”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枝繁叶茂,都有380多岁的“高龄”,被列为南京市一级古树挂牌保护。
花山公园占地60多亩,园内茂林修竹,遮天蔽日,公园的东侧还生长着一棵神奇的树种——年成树。年成树的学名叫“流苏树”,据说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的一个树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代《金陵琐事》记载:“年成树,不仅结子如五谷,亦有似鱼、蟹之形者,乃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取来此物。”
“年成树春天开花,夏初结果,民间认为根据果实形状可预测年成好坏:结稻谷状为丰年,结稗子状为歉年,结鱼蟹状则有水患。以此预兆年成,所以叫‘年成树’。”说起公园里的古树,张婷婷如数家珍,“公园里还有朴树、黄连木等古树,目前超过100年的古树有8棵,全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村委也安排专人巡查管护,守好这方绿色‘秘境’。”

古树守护在深山古寺中
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因山得名,村旁的花山虽海拔只有139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在此遗落一粒仙丹,化成一株艳丽奇特的白牡丹,成为一大奇观,因名“花山”。
深山藏古寺,玉泉寺静卧在花山山腰,寺内古木蓊郁,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古黄杨树了。黄杨树为常绿灌木,生长缓慢。玉泉寺的这棵黄杨树高达4米,树冠约8米,树身长满肉瘤,树皮呈红褐色,形状奇异,古拙苍劲,相传为一云游高僧所植,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黄杨如此高大,殊为少见,已被列为南京市一级古树挂牌保护。也正因为古黄杨的稀奇,当地群众常去挂红披绿,以祈平安,寄托美好。

据《高淳县志》记载,玉泉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历尽沧桑,屡毁屡兴,2005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寺历史有多长,古树告诉你。在玉泉寺,还有380多岁的桂花、石榴以及260多岁的榉树、150多岁的朴树,它们与古寺相守、为花山添彩,成为人们寻古探幽的游览胜地,继续讲述着年轮里的光阴古树。

古树是不可再生的“绿色文物”,是地方发展的记忆。树滋养人,人呵护树,花山村古树多,这是前人留下的一片绿荫、无价珍宝,凝聚着后人爱绿护绿的一片深情、美丽乡愁,更见证了一个乡村的华丽转身、精彩蝶变。“花山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跃升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一直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后花山村将不断增强绿色生态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让古树长青、绿色满村,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和美乡村发展‘含金量’。”张婷婷说道。
通讯员:韦东宁、孔令谦、石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