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今年将一份推进“以竹代塑”的建议带上两会,为竹资源的开发建言献策。

跨界谋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安吉,不乏别开生面的成功案例。比如通过生态修复,回乡大学生利用废弃矿坑开设网红咖啡店;培育生态文化,把经济薄弱的夏阳村变成“长三角绝美露营基地”;开展竹林碳汇,将毛竹产业变成富民产业;等等。溯本求源,这些行动离不开将生态要素变成生产要素,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底层逻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如何进一步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要素融入现代经济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让生态产品可“兑现”,尽管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生态产品价值往往难以度量。生态资本价值几何,需要一本“明白账”。应尽快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推动核算结果应用,量化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

再比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缺少完善的机制支持。从国家层面上看,需要把生态治理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探索创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合理有序发展关联产业,建立生态产品保护、利用、流通、价值转化与交易政策保障体系,形成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新路径。

此外,要做好利益分配这篇文章。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后,在不同群体间的合理分配机制和制度不健全,会导致公众参与积极性低、市场机制难以建立。应保障所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参与者的贡献得到回报,同时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等,也要防止生态资产过度资本化。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好山好水有好“价”,成就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梦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红艳)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