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观江苏新实践 > 正文
三方面着力,探索创新活力场景

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江苏应如何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合力?记者就此采访了省重点智库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曹劲松。

记者:江苏如何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全面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

曹劲松:江苏要将构建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与持续优化高质量的教育和人才成长环境结合起来,全面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一方面以区域经济活力涌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聚合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不断开拓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空间。另一方面,以浓厚知识创新氛围提振人才发展信心,为各类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施展才干,搭建广阔的舞台。

记者:江苏怎样进一步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场景,促进区域经济呈现更多活力?

曹劲松: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场景,需要从注重扬长补短、强化要素组合、激励知识创新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注重扬长补短,夯实经济发展活力基础。一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注重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人才供给、产业适配度等方面考量,既不能不顾客观实际,也要避免“简单复制”“重复建设”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公共政策制定。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要忽略传统生产力,抑或放弃创造条件的主观能力的开发。不同区域和经营主体促成新质生产力要尊重具备优势的传统生产力,如加工工艺流程、产业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法等。此外,还要有选择地开发和运用新的技术提升或改造传统产业,让其达到生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

二是强化要素组合,激发经济空间增长活力。江苏无论是历史文脉、经济基础,还是教育资源、区位优势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都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收益性和未来成长性,发挥城市科创、产业比较优势,对标先进区域治理经验,围绕未来交通、数字智能以及生物技术等产业,系统建构全链条运行良好的新产业,加快创建新业态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城市空间活力要素被激发要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强化要素保障机制建设,以此来描绘一幅“历史、生态、社会、生活、数字”一体化城市空间叙事的活力画面。

三是激励知识创新,缔造生产力创新活力场景。尽管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技术体系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引擎,但是实现革命性的突破依然需要从结构、功能等层面架设生产力发展新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破解其培育难点和卡点,要制定各种激励知识创新的政策,既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又要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最终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知识创新场景。

本报记者 张晓蕊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