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职业里的新动能|在数字孪生里感受“科技范”——走近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记者徐思钰)走进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动漫园里的大型动作捕捉棚,四周环绕着三十多个高清红外摄像头,身着特定装备的动捕演员正在中心表演,一个做着相同动作的虚拟动漫角色在电脑上跃然而生。

  “这是动作数字孪生,利用光学动捕技术,棚内多个专业摄像头捕捉演员身上的特定标记,以毫秒级的速率计算出角色的运动轨迹,然后将数据传送到电脑上,实现虚拟人物的动作。”国家动漫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捕棚的技术顾问崔盛辑向记者介绍道。

  动捕演员身着特定装备在动捕棚内表演。新华社发

  据了解,“数字孪生”是指把现实中的静态物体、人及周边环境利用虚拟3D技术还原进电脑,再接入现实各类传感器数据,最后由AR、VR或各类屏幕等载体呈现出来的技术。这一听起来科技感十足的概念,已在城市智慧管理、文创产业等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在数字孪生技术相关应用中,大众相对熟知的是静态模型数字化。”崔盛辑说,例如虚拟城市的建构就是通过把真实的城市街景通过数字渲染“搬入”虚拟空间,收集、加工数据,来刻画城市全貌,从而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

  “而我们主要做的技术是动态数字孪生,比如人体姿势的数据分析,可以运用于运动医学、非遗动作数字留存等。”不久前,崔盛辑团队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极拳协会合作,留存了一套太极拳动作数据。“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将这些非遗文化保存下来。”他说。

  崔盛辑正在查看虚拟形象制作效果。新华社发

  “85后”崔盛辑从事数字技术相关工作已近十年,“我从小就喜欢玩游戏,但我更喜欢探索游戏背后的技术逻辑。”从游戏美术转型到数字技术行业,他一直在数字的世界里遨游。在他看来,数字空间延伸了现实,能更高效地协助人们解决问题,在数字行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应用的实现成为可能,相关技术人才也在不断涌现。人社部近年公布的18个新职业,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名列其中。

  这一“科技范”十足的数字新职业也为不少人打开就业新空间。在搭建虚拟场景需求导向下,捏脸师、动捕师及动捕演员等工种活跃在社交类产品和游戏制作等领域。

  “我主要负责虚拟形象的数据修饰。”22岁的实习生丁铭告诉记者,就读于虚拟现实专业的他已计划今年毕业后留在团队继续工作。在崔盛辑的团队中像丁铭这样的“00后”占60%以上,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与双手,在虚拟宇宙中开发“新世界”,在虚实之间感受科技与美学交织的魅力。

  崔盛辑(右一)正在和团队青年人员讨论虚拟形象制作工作。新华社发

  新职业照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活力。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伴随着全行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数字人才需求仍在与日俱增。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对年轻人的需求非常大,我们公司也在不断地招人。”崔盛辑坦言,数字新职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期待有更多年轻人才进入数字“新世界”中。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