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观江苏新实践 > 正文
坚守思政育人主阵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思政课作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承担着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任务,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各民族精神力量提供支撑。针对现阶段思政课存在的不足,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坚守思政课育人主阵地,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合思政教学资源,构建内容体系

坚守思政课育人主阵地,需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发展。需要整合现有思政教学内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构建系统化的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突出教材重点,优化编排体系。以往,思政教材中所融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普遍穿插在“民族文化”内容体系中,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被“一笔带过”。对此,需要注重整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融入思政教材体系中,促进思政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呈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民族发展问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我国民族政策、现实成就等相联系。

开发地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形成于中国各民族在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相关教育部门要以教材为蓝本,进一步挖掘地域资源,在各民族文化中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资源,将其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

优化思政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活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思政课育人成效,是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传统讲授方式下的思政课堂枯燥乏味,削弱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应结合思政课育人本质与学生认知特点,创新优化思政教学方法。

提高讲课艺术,深化理论教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重要的情感符号。以思政课为主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叙事方法。将有史料支撑的历史事件或直观化的现实案例等作为切入口,减少偏重理论性的话语。例如,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乡村振兴等结合,使抽象化的理论变为具体化的事件,引导学生深刻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蕴含的民族力量。

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之中,实践教学则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任务,将思政课堂由校园延展至社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教育基地、民俗博物馆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认知。

统筹教师队伍建设,凝聚主体力量

教师作为学校育人的实践者,是坚守思政课育人主阵地的关键力量。教师队伍的素养水平更是决定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必须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其教育意识与能力素养,凝聚主体力量。

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结构。以思政课为育人主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思政教师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思政教师队伍的配备上,要改变以往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思政课教师的局面,切实增强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同时,常态化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等开设思政讲座,从实践层面补充优化思政队伍,提升育人效果。

构建思政教育培训体系。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专题内容纳入思政教师的培训体系,构建起集中培训与学校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实现思政教师培训的常态化与规范化建设。同时,设计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竞赛、科研项目等,切实激发思政教师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

吴登全(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993〉研究成果)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