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藏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世界各地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一些挑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融合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新时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培养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实现数字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数字艺术教育中,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是当下数字艺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摆在数字艺术教育面前的时代课题。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将其融入数字艺术教育,可为培养具有艺术创新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提供动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艺术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助于推动数字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艺术教育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科技发展不仅改变了艺术设计表现方式,而且颠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与呈现方式。但相较于其他地方,我国数字艺术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还需要增强其本土化和独特性,即进一步增强本土文化的教育使命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字艺术教育,一方面,可丰富数字艺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艺术表达方式,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为数字艺术创作提供新视角,拓展数字艺术创新发展空间,为社会培养具有艺术创新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以此推动数字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数字艺术为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注入新活力,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使得传统艺术、技艺以更年轻、更潮流的表达形式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例如,“遇见敦煌”等数字光影艺术展的频频出圈,体现出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的重要趋势。
数字艺术教育作为推动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是培养高素质数字影视与动画设计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积极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与此同时,二者的融合可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对接,以充分满足现代社会需求。
在当代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之间的桥梁正在被重新搭建。在此背景下,必须积极寻找合适的融合方式和实践路径,这不仅是传统艺术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呈现,而且是在深层次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重新解读和创新表达。
更新教育理念,夯实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融合基础
数字艺术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数据和算法为语言,创作出超越时空的艺术作品,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价值,进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和表达、新时代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这一发展趋势,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字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结合所能产生的巨大潜力和创新可能性。
在该理念指导下,数字艺术教育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纳入数字艺术教育大纲。确立二者融合的教育目标,设计出富有吸引力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和项目,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融合基础;在数字艺术教育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丰富教育模式,拓展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融合路径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基本沿用西方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艺术教育中的融入。对此,教师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以及混合教学等教育模式,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融合的路径。其中,项目式学习教育模式强调让学生围绕某一传统文化主题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创作项目,如利用3D建模技术重现古代文物或历史遗址;跨学科教学允许文化学、艺术史、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在艺术教育数字化时代,教师应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在线上,学生可借助互联网共享资源,随时随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数字艺术学习资料;在线下,学生可通过参加课程教学和比赛实践等方式,增强自身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通过举办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画专业等学科相关的比赛,鼓励学生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数字艺术作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
锻造教育队伍,激发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融合动能
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决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培养一批具有扎实文化基础、广阔国际视野、敏锐艺术感知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实现深度融合。数字艺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殊属性对艺术教育者提出新要求。首先,需要教师掌握最新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设计手段,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创新和改革形式;其次,需要教师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当代数字艺术教育注入文化内涵,使数字艺术教育成为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文化的丰富性为基础,强化自身教育方法和专业能力,向学生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美学意义。
数字化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既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也可为学生开辟探索文化多样性和创新艺术表达的新路径。因此,在数字艺术教育的广阔舞台上,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方面持续发力,从而将我国数字艺术教育推向新高度。
曹 晋(作者为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