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15日,省法院副院长、省消保委副主任李玉生通报2023年全省法院消费维权工作进展及全省消费维权典型案例的相关情况。2023年,全省法院受理涉消费纠纷3.9万余件,较前年下降13.3%。
近年来,宠物消费快速增长,据统计,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目前已达数千亿元,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愿意花在宠物身上的时间和金钱也越来越多,这种趋势为宠物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然而,该行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时有发生。
在公布的陈某诉某宠物医院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宠物医院在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的情况下,对宠物犬开展手术治疗导致宠物死亡。法院认为,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某宠物医院未提交动物诊疗许可证等必要材料,未对宠物犬在手术中死亡作出合理解释,应当认定对宠物犬死亡具有重大过失,据此酌定宠物医院赔偿宠物犬价值损失2500元。考虑到本案中宠物犬对主人而言具有一定情感意义,医院存在重大过失,故酌定宠物医院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判决充分保护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益与精神利益,提醒宠物服务业加强自律、规范经营。
随着网络消费的不断升级迭代,出现了通过参与网络拍卖购买大件消费品的消费新场景,但网络拍卖在带来消费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暗箱操作、信誉缺失等诸多问题。在王某诉某网络科技公司拍卖合同纠纷案中,拍卖公司指示工作人员暗中参加竞拍哄抬竞价,导致消费者丧失以更低价格成交的机会,法院依法认定拍卖公司的行为构成欺诈,判决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警示网络拍卖行业应当诚信守法经营。
汽车是老百姓重要的大宗消费项目,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交易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由于二手交易市场存在相对较多的以次充好欺诈买家、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难以形成放心消费环境,如何规范经营主体诚信经营成为二手市场持续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在李某诉某二手汽车服务部等买卖合同纠纷案中,经营者利用手写合同条款排除欺诈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法院依法认定该条款无效,对实施欺诈的经营者施以惩罚性赔偿,坚决否定经营者通过合同条款逃避法定责任的做法。同时,法院践行能动司法,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告知相关案件情况,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规范二手车市场销售行为,防止此类纠纷再次发生,得到被建议单位的积极响应。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