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 | 淮安清江大闸从漕运要道到城市客厅展示园

编者按: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

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有遗产点段28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密集。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中国大运河平台、现代快报推出“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系列报道,推介分布在大运河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讲述其在这十年间的变化,回望历史、记录新生。本期推介淮安清江大闸。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一句话道出了淮安被称为“运河之都”的原因。地处南北交汇之地的淮安,商人行旅乘船由南向北到了这里,就要舍弃船只、上岸登陆,改为车马,继续一路向北。

那你知道这句话的由来吗?答案就在淮安清江浦的清江闸。

摄影:朱子月

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至今仍保存完好,为当今京杭大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闸,现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时任朝廷督运总兵官的陈瑄沿北宋沙河故道开凿了一条运河线上不平常的河道,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清江浦。

清江浦的开埠,对于运河全线漕运的畅通、明清时期淮安在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成就了淮安“运河之都”的称号。

清江浦与古邗沟相通,合称为里运河。陈瑄修筑清江浦时,置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清江闸为其中之一,现闸门高11.5米,宽7.3米。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减缓水势,让十分湍急的里运河水进行分流,又在正闸的西北建一越闸,都是由长方形条石叠而成,闸身坚固,雄伟壮观。

当时为了防止黄河水倒灌,淤塞运道,清江闸的闸门开启和关闭受到严格的控制,一般只有运粮的漕船和三品以上的官员的船只可以在规定的月份通过,其他北上船只一律以石码头为终点,客人货物都改乘马车继续北上,而南下的客人在此弃车马,租船继续南下。

这就是淮安自古被称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缘故,也正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由来。

明清两朝,清江浦是南北交通孔道、漕运咽喉,清江大闸建于孔喉之上,直接控制其水位,保障航运畅通,地理位置显要。经清代康、雍、乾、嘉、道各朝重修加固,闸口放宽至2丈2尺(约为7.33米),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每当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和12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里”, 蔚为壮观。

现在的清江闸,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入口。如同昔日繁忙兴盛的漕运文化,这里如今依旧热闹非凡,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在此驻足。

作为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规划的重要节点,依托清江大闸,专门规划了“清江大闸·城市客厅展示园”。该园位于百里画廊 “淮上四卷” 之 “如意安澜卷” 下篇,是人文古迹与滨河生态融合共生的休闲体验区。

摄影:纪佳成

该展示园以清江大闸为核心, 依托清江浦悠久的南船北马、 五教并存、 特色美食等多种文化交融历史, 规划实施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都天庙历史地段、 丰济仓文化街区、石塔湖片区等城市更新类项目, 联动商业中心, 创成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争创国家5A级景区, 精美建设 “运河城市客厅”,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

2021年8月,清江浦景区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2022年8月,清江浦景区、御码头运河文化旅游中心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如今,清江大闸所在的清江浦景区已经成为淮安的“潮玩聚集地”“夜游新地标”。清江大闸点缀其中,串联起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和现在。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图 | 来源于淮安市大运河办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