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在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和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正迎来一波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增持潮。市场对银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抱有乐观预期,这一趋势在近期的一系列增持公告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记者观察到,自年初以来,多家银行的股东纷纷出手,通过增持股份来表达对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3月14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披露了其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在2月26日至3月13日期间的增持行动。法国巴黎银行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约7986.85万股南京银行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法国巴黎银行首次对南京银行进行增持。早在2022年5月,该行就曾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了约1.83亿股,使得其持股比例从14.04%提升至16.37%。
在南京银行的增持案例中,除了法国巴黎银行,江苏省国资委和南京市国资委也通过旗下企业进行了增持。江苏国资方面,江苏烟草通过转股增持了7788万股,而云杉资本作为江苏交控的全资子公司,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也持续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南京银行股份。南京国资的动作更为频繁,紫金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南京高科累计增持了超过1.7亿股,加上紫金信托的持股,南京国资的合计持股已超过27.77亿股,领先于法巴银行及江苏国资。
此外,苏州银行和沪农商行也发布了股东增持的公告。苏州银行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2月22日宣布增持了8140万股,持股比例提升至11.82%。沪农商行则在2月29日发布了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成的公告,披露了上海国盛集团资产有限公司、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在不同时间段的增持行动,累计增持金额超过8600万元。
上市银行获得增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银行股估值的降低触发了稳定股价的措施;另一方面,增持行为也反映了股东对银行未来增长潜力的信心。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和房地产政策的积极变化,宏观经济的修复前景被普遍看好,这为上市银行的基本面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银行板块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小林指出,当前银行业的增持现象,是市场对银行业未来发展信心的体现。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推动绿色金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为银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银行股东、管理层等增持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随着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更加乐观,银行板块基本面稳健、估值低洼,有望与股东、高管增持利好形成共振,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与稳定股价。”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这样告诉记者。
周茂华进一步分认为,近年来,银行部门经受住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影响,银行部门经营保持稳健,内部治理加快完善,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银行风控与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国内经济呈现良好恢复态势,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利好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作为周期性行业之一的银行有望受益;市场情绪持续回暖,同时由于银行板块具备整体经历长时间调整、估值低洼、高股息率等特点,市场对银行估值修复行情乐观。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