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丨热评:生动实践里看布局 让创新生态蓬勃生长

“定海神钢”如何炼成?商业航天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经纬之间如何纺织出环保底色?近期,央视新闻频道联合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系列融合报道,记者深入走访多地,观察多个领域,记录下强劲跃动的高质量发展脉搏。

一次面粉和家具的“牵手”、一项海藻纤维做衣服的研发、一张灵长类动物“大脑地图”的初绘、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通,创新前沿的新鲜事,呈现有形的新标签、新场景、新应用,更有无形的跨界融合、价值共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上“货架”,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协同,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走在一线,记者发现,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的例子不少。智能船,智能造。在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团队中,不少人并非来自传统船舶领域,而是来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学科专业,“智能主管”岗位还专门统筹多个系统的配合与调度。

而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一些企业带来转机,让不同产业链找到融合点,向更远、更快、更广延伸。我国已建成评定50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过千万家。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就在热气腾腾、鲜活生动的一线操作里。

改造一条生产线,能不能等同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不能简单关联、画上等号,以“新”提“质”不是“单点突破”,要系统集成。产业发展有“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构筑起全新的创新生态,发挥科技创新的幂数效应,才能更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杭州“梦想小镇”,小镇一边是金融机构的“钱袋子”,一边是上千家科技企业的“脑瓜子”;广州“储云街”,这个用产业命名的街道,集聚了新型储能领域上下游企业;深圳的一栋产业孵化大楼,科学家和企业家成了“左邻右舍”,提供共享开放实验室等一站式产业孵化服务……空间布局的协同里,是分工协作和产业联动。重点打造好创新策源地,周边地域也要发挥优势,有序承接、错位布局,创新也是“大合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用好“因地制宜”的方法论,不能一味讲求大而全,无序竞争、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当下,“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多个关键词成热词,还需坐住坐稳“冷板凳”。重大创新突破的背后,是厚积薄发,需要耐力和定力。

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让传统产业在创新升级中实现蝶变,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让未来产业加速到来,在创新涌流的热土上打开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