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苏南通:卫星遥感苗情 无人机成新农机 “数”写农业新图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管正当时。江苏南通各地采用智慧管理平台,无人机成新农机,“科技范”十足的场景给今年的春耕生产带来新变化,为农业增产丰收奠定基础。

眼下,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海安开发区品建村季和智慧农业种植基地,农技人员正指导农场主对地力不均地块进行分类肥施指导,促进苗情转化。

QQ截图20240327092300.png

季和智慧农业种植基地是海安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的一部分。种植面积达到1900多亩。但基地只有9名固定员工,以往这种零散长势欠佳的地块较难及时发现,海安市数字大田智慧管理平台的“上线”做到苗情全面掌握,让农技服务精准提供。南通季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昌明介绍:“我们这边主要采取智慧化农场模式,通过音像资料,能随时发现地里面存在的某些问题,随时督促指导,确保每类苗都健壮,产量才能提高。”

QQ截图20240327092443.png

2023年,海安率先启动了“数字农业”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农田新模式。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域,打造融智能灌溉、耕地质量及病虫害监测等于一体的“数字农田”。建成数字大田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大田“驾驶舱”,地块、长势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一方田块都有“数字身份”,在春耕春管中,提供精准田管“配方”。眼下,预防纹枯病的农药已经喷洒,系统将进一步对苗情展开监测。

在启东,无人机成了种粮好帮手,春耕春管跑出了“加速度”。启东惠萍镇种粮大户杜华鹏正趁着晴好天气,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同样一亩地,传统的人工喷洒需要半个多小时,用无人机,不到两分钟就可以搞定。而且通过高雾化,比传统杀菌的效果更好。

QQ截图20240327093331.png

机械化不只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农村人力短缺难题。杜华鹏投资了30多万元购置了大疆T40和自走式植保机,有了各式农机帮助,他一个人就能搞定850多亩承包地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

在通州区金沙街道港北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的操控下,均匀地将农药喷洒在油菜田间。一名飞手每天可完成500亩的施肥任务。今年2月以来低温雨雪天气频繁,通州区油菜菌核病病株率超10%,是去年的3倍以上。目前是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期和药剂防治的关键期。

QQ截图20240327092600.png

今年,通州区油菜种植面积12万亩,小麦种植面积25万亩,接下来,将继续精细精准提升播种质量、环环紧扣抓好春耕生产,为夺取夏粮丰收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肖巧云 顾锋 何峰 丁子力)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