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 进入2024年,IPO审核趋严成为了许多业内人员的共识。2024年一季度,江苏共有5家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分别是西典新能、盛景微、华阳智能、肯特股份、星德胜。分别来自苏锡常宁,其中苏州2家,南京、无锡、常州各1家。5家公司首发募资合计约38.74亿。
今年一季度,江苏A股市场IPO活动相比2023年有所降温,无论是在发行完成的数量还是在募资额度上都有所下降。同时,江苏多家公司过会但未发行的情况表明,IPO过程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延迟。
对比往年数据,2023年一季度,江苏共有16家公司完成IPO,首发募资合计约180.75亿元。而全国情况来看,2024年一季度共有30家公司完成IPO,首发募资合计约235.60亿元;2023年同期,全国共有69家公司完成IPO,首发募资合计约650.79亿元。
尽管如此,江苏仍然有企业正在积极进行IPO发行,显示出江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韧性。近期,广合科技、中瑞股份、无锡鼎邦、灿芯股份、宏鑫科技等公司正在进行发行程序。其中,中瑞股份、无锡鼎邦为江苏公司,中瑞股份将在创业板上市,无锡鼎邦将在北交所上市。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0家公司通过发审会,其中沪市主板4家、创业板4家、深市主板2家、科创板3家、北证7家。江苏则有8家公司成功通过发审会但还未发行。这一现象可能与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战略调整以及监管政策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比来看,江苏目前共有44家公司过会但未发行,2022年以来通过发审会但未发行的公司则有40家。其中,江顺精密、丘钛微、泰禾化工、润阳新能源、玮硕恒基、美科太阳能、百胜动力、天脉导热、珂玛材料、惠通科技、鸿安机械、创志科技等公司过会之后等待上市时间已经超过两年。
IPO收紧通常与市场监管政策、市场容量、企业盈利状况等因素有关。从监管层面看,政策的调整往往意在提高市场质量、防控风险。IPO收紧背景下,企业需要制定更为精细化的应对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融资需求,考虑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战略投资者等多元化融资形式。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如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尝试不同的融资渠道。”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
安永合伙人汤哲辉认为,企业也可以考虑海外上市融资机会。“证监会已经表态将持续畅通企业境外上市渠道,鼓励中国企业利用好国内和境外两个市场。”他说,对于特定行业的新兴企业,如新能源、无人驾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可以考虑赴港上市,再考虑回归A股市场。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市场扩张。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