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重磅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名单。鼓楼区再次榜上有名,位列全国百强区第21位,不仅在我市入榜的主城区中居于首位,同时整体名次也较去年晋升2位。
赛迪顾问作为国家级智库机构,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具有较强公信力。鼓楼区的“排名再进阶”,充分展示了在我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鼓楼担当”和“鼓楼作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中心城区,解析其创新能级再跃升背后的“进阶密码”。
全域创新,打造科创“策源地”
在南京,“全域创新”早已成了鼓楼区的专属“代名词”。从2021年提出推进“全域创新”战略以来,鼓楼在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体制改革、生态打造等多维度发力,让全区域、全领域、全地域的“创新指数”节节攀升。
产业革新,为创新把好发展的“脉”。当时间的指针来到2023年,“全域创新”与时俱进,翻开了新篇章——一座“1+2+3”产业“金字塔”崭新亮相,以产业革新带动发展更新。在这个产业体系中,“1”指的是一个先导产业,科创产业当仁不让担起使命,为创新把好发展之“脉”。
载体更多,为创新涵育发展的“土”。产业“向新”的同时,载体也同步“上新”,为创新涵育出肥厚“沃土”。
汉中门老汽车站在停运12年后“变身”,成为年轻有活力的金运LIVE·金智里园区。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优势医疗资源将其环抱,一座新载体延伸出健康经济的广阔发展空间。
幕府创新小镇和智梦园相继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万谷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入选市科创孵化载体十佳运营机构……2023年全区“硅巷”载体面积达到62.3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8.85%,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位列全市第一。星罗棋布的科创载体正垒砌成一方创新创业的热土。
生态向优,为创新吹拂发展的“风”。近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十四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中,鼓楼区入选数占全市50%。发行全国首单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鼓悦荟”品牌、“创享会”“巷心力”等活动,“人才管家”服务、“院士之家”建设……从应用场景到金融支持,从品牌活动到优质服务,完备的创新生态“组合拳”,让人才、项目、企业纷纷“沐浴”创新之“风”,乘“风”起势。
校地深融,融出双赢“共同体”
在鼓楼,高校与区域是互利共荣的双赢“共同体”,开辟着协同发展的“新境界”。
去年10月,苏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鼓楼区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签订《关于推进苏港青创基地建设框架协议》,香港理工大学南京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也落地鼓楼,香港的产业、资金、人才“链”上南京,开启宁港创新合作新篇章。
这样的合作在鼓楼区并非孤例——与南京大学共建南大碳中和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共建技术转移基地;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转化医学研究院;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空天地海物联网通信技术研究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建跨学科产教融合中心……向科教资源“富矿”深挖一锹,已成常态。
“成绩单”不断刷新高分的背后,是该区发力校地融合的匠心独运。
去年,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陆续走访了多所驻区高校,共同推动“一校一品一特一园”新机制。同时,营造与高校之间机制联动、空间联建、人才联育、品牌联创“四联”创新生态,提炼出校地融合的“鼓楼经验”。
机制联动,强化校地链接。建立党建联席会制度,成立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在党建引领下凝聚校地合作共识,校地合作事项由区主要领导每月跟踪督办;区人大高校代表组、驻区高校科技处的红立方党建科创联盟、鼓楼-高校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联动机制,为校地合作强了“基石”。
空间联建,做优科创载体。以软件信息为主导产业的环南大硅巷、以物联网为特色的南京邮电大学城市硅巷、以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南财大硅巷相继落成……目前鼓楼科创载体总规模近百万平米,其中与高校院所共建硅巷载体占比高达60%,大学科技园数量居全市首位。
人才联育,积厚发展势能。与南大等10家高校院所共同成立校地融合人才联络站等多个平台;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三年共入选55人,居主城第一,一批高端人才正在从“三尺讲台”走向“产业舞台”。
品牌联创,增强竞争实力。“学子雁回”工程、南大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河海大学专家河长制……品牌、活动、项目齐头并进,把高校院所资源禀赋精准转化为发展支撑,成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勇挑大梁,答好发展“新命题”
北京西路72号院,原中央国画院旧址。2022年鼓楼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南京市科技局、东南大学四方在这里共建了“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打造新型显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服务平台,解锁“视界密码”,擦亮创新“显示度”。目前,自研高性能专用显示技术等已在杭州亚运会和央视龙年春晚大显身手。
窥一斑而知全豹,除了新型显示,鼓楼区勇挑大梁,正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浪潮”,力求答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这道时代“新命题”。为此,该区明确提出布局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新赛道,实现产业发展“加速跑”。
看数字经济——鼓楼高新区已连续五年举办区块链产业大会,获评“江苏省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区”。近30家5G应用创新型科技企业、江苏5G智慧创新中心、5G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相继落户鼓楼。
华润数科等知名软件信息企业在鼓楼成立区域总部,带动行业企业、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借力朗坤智慧、亚信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智改数转”解决方案供应商集群……发力软件信息,鼓楼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企业不断向下扎根、开花结果。2023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实现营收724.8亿元,增速27.9%,高于全市平均24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一,一个数字经济“扬帆之区”已经“起航”。
看绿色经济——鼓楼联合南京大学共建“双碳”创新发展集聚区、南智碳中和研究院,加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打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关键一公里”。
2023年,中核汇能、德龙汇能、南京新能源集团等10多个“双碳”产业项目落地鼓楼区,签约投资总额50亿元,中煤能源、江苏电力、华能集团等大型国企、央企总部和减碳领域优势企业在鼓楼垒石筑基,打造“顶梁柱”先锋队。鼓楼“双碳”产业已汇聚近200家创投、智力等不同服务机构,为发展保驾护航。
看健康经济——鼓楼区努力把驻区的医疗资源、医药科研力量转化为创新引擎,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转化医学研究院,充分发挥“七平台一基地”作用,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举办“2023年度科技成果直通车”(江苏站·南京专场);发布来自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成果)589项,起拍金额2.59亿元;悦星球数字医疗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一年多已集聚晨新医疗、麦迪卫康等数字医疗创新企业几十家……2023年,全区生命健康产业链整体营收超510亿元,较去年增长9.91%。
一长串的创新“密码”揭示了多年跻身“赛迪创新百强区”背后的秘密。如今的鼓楼区,有创新理念的“破冰”,有创新制度的“护航”,有创新企业的“探路”,也有创新人才的“泉涌”,每一份创新活力在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涌,汇聚起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