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六合奏响富民强村“奋进曲”

连日来,走在六合区竹镇萝卜工坊,虽然加工生产流水线已停止作业,但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奔忙的身影。“我们制作的萝卜干俏销市场,坚定了我们丰富产品种类的信心。眼下,大家正着手开发乳黄瓜、酸豆角等,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六合区冬日艳丽蔬菜合作社负责人武艳说。

竹镇萝卜工坊所在的竹镇镇竹墩社区拥有种植大萝卜、腌制萝卜干的传统。依托优势资源,竹墩社区集体领办注册了六合区冬日艳丽蔬菜合作社,由社区相关负责人武艳担当合作社负责人,开辟试验田种植本土青萝卜。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加持”下,合作社种出的萝卜鲜嫩多汁,腌制的萝卜干咸鲜爽口,甫一问世便广受追捧。

产品初试市场“一炮而红”,给了竹墩社区做大做强的底气。如今社区共流转300余亩土地打造核心种植区,叫响了“老街竹镇”等品牌,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100户农户参与青萝卜种植,年人均增收超1万元。“去年,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165万元,将40多名村民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徐鹏介绍。

竹墩社区拓圩组村民陈福山在合作社负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每月能拿到2600元的工资,“‘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乐呵呵地说。

竹墩社区以一根萝卜“撬动”富民强村“支点”,是六合区推动富民强村新实践的一个生动写照。今年,六合区把都市田园的突破点落实在富民强村上,瞄准“到2024年底,全区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450万元;2025年底,全区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500万元”的目标任务,前不久专门出台了《六合区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马鞍街道闻令而动制定了“强村带弱村”行动方案……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持续攻坚,奏响了富民强村“奋进曲”。

马鞍街道泥桥村去年经营性收入离今年的“小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村党总支书记石存余觉得压力不小。但是盘清“家底”后,他发现辖区内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茁壮成长,让富民强村文章有了“破题”方法。

成立于2014年的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历经10年默默耕耘,在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和秸秆处理、烘干、大米精加工环节已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目前流转土地、水塘共4200亩从事稻麦、稻油轮作以及水芹、菱角等种植,服务自有基地及周边农户2万亩以上,带动当地农民就业450户。除此之外,公司还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兴办乡村民宿,建成了骏圣民宿等,其所在的山陈组被评为第十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依托骏圣公司丰富的业态以及周边山水文化资源,我们策划举办农耕文化主题活动以及田园乡村民宿文化活动,推出农事体验、美食市集、星空露营、乡野烤吧等项目,把‘流量’变为‘留量’,让村办企业共享发展红利,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石存余介绍,接下来,将通过延伸水芹、茶叶、菱角等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开辟研学线路丰富乡村特色游,让生态农产品成为富民“摇钱树”。

六合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用好用实省农发行100亿元授信支持的同时,探索成立区级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相对成熟的街镇和村社区主办项目给予基金投资支持。此外,发挥政策促动作用,深化“三农”领域改革,针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素瓶颈、机制壁垒,研究出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举措,着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势蓄能。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