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访台青康复师郭耀鸿:我在北京闯出“小天地”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题:访台青康复师郭耀鸿:我在北京闯出“小天地”

作者 陈建新

做过中国台北队康复师,也曾在新加坡一家整脊诊所工作。如今,郭耀鸿在北京开办运动伤害康复中心,闯出自己的“小天地”。

郭耀鸿的“小天地”位于朝阳区CBD,近120平方米的面积尽管不大,配套却丰富。哑铃凳、瑜伽球、“红绳”悬吊器械等各类设备整齐摆放,书架上陈列着各式康复书籍。近日,郭耀鸿在他开办的康复中心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分享来大陆发展的故事。

郭耀鸿出生于1992年,来自台湾桃园。和一些康复师喜好运动不同,他笑称进入这一行是个“意外”。家人从事雕塑工作,他小时候也无运动喜好,甚至看电视碰上运动节目还会马上换台。高中毕业,他在填报的众多志愿学校中被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录取,就读运动健康科学学系。

“读了后发现挺有趣,很多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帮别人做了康复后立刻就能看到效果。”伤害预防、急救处理、身体调理……在学校期间,他常在各类赛事服务中实践锻炼。毕业后,为寻求差异化发展和积累经验,他先后在中国台北队和私人康复工作室工作,后来在大学同学推荐下,加入新加坡一家整脊诊所。

2023年9月,郭耀鸿在康复中心指导客户进行悬吊训练。(受访者供图)

在和学长的一次交谈中,郭耀鸿得知北京一家康复中心需要康复师,同时为国家队提供康复服务。为有更多提升空间,2019年10月,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登陆”发展。

来北京前还有段小插曲。郭耀鸿起初先得到南京的工作邀请,然而希望他留在台湾工作的父亲并未同意。父亲以北京更好为说辞,不希望他去南京。后来真正收到来自北京的工作机会时,父亲便只好同意。

到北京后,郭耀鸿在中国体操队担任运动伤害预防顾问,一周进队工作一天,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接待客户,为其评估伤害,提供康复服务和训练。后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他改在康复中心专职工作,直到去年8月离职创业。

“我觉得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谈起创业初衷,郭耀鸿告诉记者,早在读书期间,他就萌生了开办工作室的想法。“有一个小店,很多事情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发挥创意。”

郭耀鸿观察到,大陆民众如今在艺文生活和体育生活上投入更高,可接触足球、网球、羽毛球等各式体育运动项目。与此同时,运动损伤遭遇和康复需求也越来越多,康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来到北京近5年,郭耀鸿喜欢这里独特的建筑、便捷的生活和四季分明的气候。喜欢到处走走的他,创业前常在假期探访北京各处历史遗迹。“人家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真的要自己去看看,才知道社会长什么样、这个世界长什么样。”

郭耀鸿说,开办自己的公司、服务客户数量是在台工作时的好几倍、能帮到很多人且彼此成为朋友,都是这些年来很有成就感的事。关于未来,他规划着逐步扩大康复中心的规模。(完)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