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一周热点 > 正文
“配套专家”炼成记 | 博云科技:一笔小订单拓开大市场

编者按 专精特新企业活跃在“链”上各个环节,是产业链上攻克关键技术的“主攻手”和供应链上的“配套专家”。他们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又面临着何种挑战和困境?

日前,由江苏省工信厅、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人行江苏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江苏证监局、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苏高投集团、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扬州市工信局联合承办的“2024金融赋能制造强省行动专精特新专场”,吸引了数百家专精特新企业。记者对部分企业进行了采访,聊一聊“配套专家”的炼成过程,探索专精特新企业成功背后的秘诀。

图为博云科技的容器云数据大屏(受访者供图)

成立仅12年,江苏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云科技”)就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连续多年入选IDC中国容器市场份额前五,且是唯一连续入选的中小企业。回顾公司发展历程,有一笔不足40万元的小订单格外关键。

那是2015年,博云科技成立仅三年。公司技术日渐成熟,订单量也相当可观,但在头部大客户开拓方面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曾有客户表示:“没有被这么小的企业服务过。”

转折点是排名第一的国有大型支付机构的一笔小订单,总金额不足40万元。“当时,全员30多人集中精力服务好这个客户。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项目经理,常驻客户现场办公,他们有需要,我随时在,他们没需要,我提前做好准备。”董事长花磊说,这是公司第一个大客户订单,必须整个团队全扑上去。“我有信心,凭借这个订单作为案例,公司完全有能力再次复制,吸引更多大客户。”

大客户案例,也是花磊吸引投资人、给企业“加速”的秘诀。2016年博云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2017年博云科技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不乏行业头部企业和机构,公司的研发团队也随之从30人壮大到50人,再到120人。到目前,公司已完成11轮融资。

“所有企业从0到1的过程必定要靠自己,其后才是投资机构、政府的帮助。”花磊说,这笔不足40万元的订单就是公司实现从0到1的“关键一跃”。目前,博云科技已与该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年度合作额超过千万元。博云科技的云原生和云管理产品广泛应用在金融、政务、能源、制造、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领域,为华泰证券、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吉利汽车、银河证券、中石油、奇瑞汽车等数百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