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日入园人数最高限8万、瞬时在园人数限4万,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红山动物园游客接待量跻身南京市前五名。这一数据,几乎与上海迪士尼的日均客流量不相上下。
从园长沈志军的“求报复”演讲到“丑猴子博物馆”、线上“云认养”,再到年轻人心目中的“平替版”迪士尼,持续的火爆“出圈”让人难以想象,曾几何时,红山动物园上热搜还是“闭园51天收入归零”“亏损3000万”“扣下员工绩效来保证动物饲料”等内容。
复盘红山动物园的顶流逆袭之路,真正让其将流量沉淀为“留量”的,还得是“求真”二字。
求真之一,求的是真科普。每一个来到红山动物园的游客,都会被无所不在的手绘科普牌惊喜并感动。小熊猫和浣熊有什么区别?小麂的角如何长出?这些科普牌贴心地指出了动物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们有什么生活规律,每一只的外貌和性格又有何不同,方便大家去认识这些生灵。在普及动物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求真之二,求的是真用心。水獭方巾、水獭公仔、小熊猫单肩包、白面僧面猴挂件、动物园盲盒、动物保护符……不同于一些千篇一律、敷衍了事的景区大众货,红山动物园将园内种类繁多、极具人气的动物们作为灵感来源,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附着于有形的文创产品之中。同时充分参考饲养员、志愿者和粉丝们的意见,在设计时融入故事、情感和流行话题。走心的设计激发了游客强烈的情感共鸣,购买红山文创也体现了他们对其背后文化理念和情感温度的支持和点赞。
求真之三,求的是真用情。取消动物表演和动物投喂;充分按动物需求改造场馆;为缺了门牙的猴子装上3D打印的大金牙;给大象提供“美甲”服务……红山动物园或许不是国内硬件最好,经费最充足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用真情养护着园内的动物。这里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迎合游客,而是通过各种办法增加动物幸福感,展现动物的自然行为。在爱的氛围之下,动物园不再是只有牢笼和孤独,也可以具有充分的情感和温度。所以,与其说是人来参观笼子里的动物,更像是人去动物的家里做客,而游客所热爱和感动的也不仅是红山的有趣,更是红山的有情。
以心相交者,方能成其久远。只有用心、用情以待,才能真正留住游客,建立更加深入持久的联系。愿有越来越多“求真”的动物园出现,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