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换新”更需“走心”

3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不少地方和商家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促进消费。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台尚能正常使用的冰箱,无论品牌、品相、使用年限,回收时往往是“一口价”60元,而油烟机、灶具更是一概0元,不少消费者反映目前旧家电的估值偏低,获得感不强、吸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换新的意愿。

“以旧换新”从国家来说是增强内需,促进消费,深化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有力手段;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是感受由科技发展带来的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产品的一种新消费体验,可以说整个社会从上到下为“以旧换新”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作为“以旧换新”核心的商家,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

不少电器使用年限可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几十元甚至0元的价格回收这些尚可“服役”的老电器,显然会让那些“可换可不换”的消费者心理上无法接受,“换新”的意愿自然会降低。缺少消费者的参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

营销学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的终极目的就是创造客户。“以旧换新”行动其实也是创造客户的好机会,有了更多客户才会有企业更长远的发展。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创设新的体验,吸引更多客户使用新产品,厂家才会有创造更多新产品的动力和经费支撑,如此往复,最终将会形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闭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以旧换新”活动中,商家也要关注旧物品的实际价值,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手中的旧物品也能物有所值。如,可以通过提高旧物品的回收价或者加大消费者购买新物品的补贴力度来真正让利消费者,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换新。

或许在二手市场,消费者手中的这些老电器确实不值钱,但消费者也有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卖废铁都不止这几个钱”往往成为很多人最朴素的评判依据。商家不能把“以旧换新”当成招徕顾客的噱头与新套路,既赚回收旧物的钱,又拿国家补贴,还赚售卖新品的钱。

“以旧换新”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换新”更需“走心”。只有商家打开格局,展现诚意,真正让利消费者,消费者方能打消疑虑,心甘情愿参与其中,感受“以旧换新”带来的“焕然一新”。(范杰逊)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