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观察 > 正文
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正深刻改变着中国制造的面貌。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推动力,智能制造的核心要义是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信息流和物质流合一、价值链同步;终极目标是实现高效、优质、低耗、清洁、灵活、定制化的生产。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懂得制造机理、了解生产工艺,才能构建完善的数学模型、收集高质量的数据、洞悉关键的数据关系;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优、生产成本更低、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小、市场响应更快的目标。

智能制造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实现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工业创新化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智能制造为着力点,加强5G网络、全光网络、算力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算网大脑试商用,提高新型工业化的智能水平和发展质量。

面向工业,要加快推进5G网络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支持产业园区和企业建设5G基站,拓宽5G网络覆盖范围。同时,打造“5G+工业互联网”的全球方案和5G全连接工厂,实现5G网络与生产控制系统、机器视觉、物流跟踪等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重要支撑。加大对全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光通信产业发展,推动全光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稳定性;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跨境光网络建设,以全球化光网络架构,满足智能制造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需求,推动算力网络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优化算力网络产业布局,支持企业开展算力网络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算力网络与工业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启动算网大脑试商用,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计算和网络服务,实现对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的智能优化和科学调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赋能新型工业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中国工业正在逐步实现“数字赋能”的现代化转型。

一方面,AI技术在优化企业生产流程、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AI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AI应用的研发和推广,加快“N+X”智算中心的布局建设;优化工业网络平台,提供工业级代码生产、理解计算与知识问答服务,为新型工业化创造条件。加强对AI技术领域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的研究,构建基于AI技术的大模型,辅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化、透明化管理,精准监测和评估产品质量。例如,中国联通展示的5G+XR发动机远程检修系统,东风岚图汽车5G全连接工厂打造的整车电检、5G+AR、5G+AI质检等应用,提升了制造业的质量水平,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行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例如,MES系统与WMS系统的信息化集成,可以成功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形成数据闭环,达到自动化应用的效果。在信息化集成应用方面,需要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管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华为云Stack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发布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制造行业的场景化方案,实现了设备互联、全流程智能化和智能制造。

构建网络信息创新体系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搭建联合创新平台、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化防护能力。通过合力攻坚工业领域核心技术难题,打造网络信息安全的创新高地,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

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努力解决当前技术研发和创新问题。例如,浪潮云洲等科技领军企业,通过创新性地将新型智能设备和传感器部署到工业互联网环境中,测算年节约成本200万元,节电4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发展提供了范例。

联合创新平台发挥智能制造优势,汇集新型工业化发展要素,推动智能制造在各领域普及。充分发挥产业链作用,促进相关企业深度融合,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等,构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应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研推用、以用促研,合力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助力工业发展模式变革。

加强防护能力,保障网信安全。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安全监测、安全预警、安全防护、应急响应等能力,打造包括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等在内的体系化格局,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同时,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保障高精度控制系统、网络协同制造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网络信息安全,提升双链韧性,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梁东确(作者为百色职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智能制造单元系统集成应用实训平台设计研究〈编号:2024KY1551〉的研究成果)

责编:印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