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教育管理是合理调配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以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立足时代发展,重视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赋能,端正价值认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信息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可实现粗放型教育管理模式向精细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过渡。传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普遍为层层递进、逐级落实,缺乏时效性。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可依托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格式转换,形成数字化、实时化管理模式。
搭建师生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应搭建智能化的师生信息管理系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基本信息。借助动态数据采集、物联感知网等技术,收集师生动态信息,包括课堂表现、科学研究、社交行为、生活数据等信息。推动传统信息格式向数据格式转化,将过去思政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资料,转换为可加工、分析的可视化数据信息,为智能化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高校可充分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将教育管理工作“网格化”,将教务、后勤保障、学工管理、信息安全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转变为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智慧教育管理模式。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多元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既可依托数据资源库进行智能化教育管理,也能依托大数据技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完成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筛选、融合等。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关联技术等挖掘网络平台中的海量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能力。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慕课、学习强国等平台,获取大量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典型经验、课程资源、优秀案例等。同时,促进本校精品课程入网,共享教育资源,打造思政教育常态化模式。例如,高校可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开设专门的“思政微课”“思政短文”“思政金课”等精品课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思政成为教育管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可在传统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增加一些网络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包括对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的指引、思政媒介素养等内容,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思政见解,积极参与思政课堂互动。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个性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个性化。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更多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无法充分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应抓住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契机,打造集课程教学、考试测验、数据收集、资源共享为一体的智慧思政平台,将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做优做强。
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可借助在线问卷、网络信箱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手段和方式等的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服务。依托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获取学生的图书借阅数据、思政科研成果报告、考试成绩数据等信息,形成数据统计报告,以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差异性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工作内容;组织专家、学者组成专门的题库小组,负责收集、整理网络平台中已有的各种思政教育试题,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形成不同考试难度的思政考试题库,按训练题库和考试题目分类保存,方便学生在线进行知识预习、习题测验、成果验收等。同时,根据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训练数据等,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帮助计划,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此外,高校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在线考试中心,让学生参与线上考试,系统自动判卷并进行数据统计,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高效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人性化
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促使思政教学由灌输式转向合作式、交互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并对思政教育的需求表达渐趋多元化、个性化。因此,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可实现从强制性的教育监督转向教育服务,提升人性化教育服务的供给质量和供给频率。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可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推动教学手段多元化。思政课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将原有的理论灌输转化为更具吸引力和体验式的情景模拟。在虚拟教育空间,教师可即时采集学生的学习轨迹,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全方位掌握,可增强思政课学习的互动性。同时,借助校园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上线各种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微电影等,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师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宣传和推广。开通专属校园思政账号,定期上线各种名人专访、主题报告、英雄事迹、传统文化、政策研读等;开展在线直播,邀请学生进行线上互动、思政研讨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林春蕾(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