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晓昊 通讯员 高金军)4月15日上午,浦口区十里清峰的茶园里,一垄垄茶树争先恐后地冒尖,一阵阵微风中,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采茶工人们穿梭在茶树之间,熟练地采着枝头的新绿,田间到处可见繁忙的景象和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浦口区深入探索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茶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位于老山脚下的十里清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紧跟区域茶经济发展思路,立足茶产业、茶文化发展,并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上不断发力,用“十里清峰”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唱响新时代农民的乡村振兴最强音。
坚守绿色理念,抓牢茶叶品质树招牌
“这一片茶树有着5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产量上、生长周期上和新品种茶树相比没有优势,但它醇厚的茶香和独有的品质让我留下了它们。”一洼老茶树是南京十里清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长清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同时也是他对茶叶高品质、高要求的体现。
为保障土壤充足的水分,陶长清探索性地在山间茶园中使用喷灌技术;为提高土壤中的养分,与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深入合作,施用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构建高品质茶园强抑病和高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为坚守“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打一滴农药,高投入引进性诱剂和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

“今年以来,十里清峰、浦桥玉剑和水墨大埝等茶园陆续开始施用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调控,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多。”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总监宋克超介绍道。通过调整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不断促进土壤有机质降解和循环,维持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循环和供给稳定性,增加土壤的抗胁迫能力,从而提升春茶的品质和产量。

“新的种植理念就是要牢牢把握‘绿色、健康’的核心,以‘创新、科技’为助力,以‘品质、产量’为追求,走科技兴农之路,种出有机茶,生产放心茶。”陶长清坚持抓好精细化管理和产品质量管控,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绿色防控技术,以发展“绿色”不断绘就产业底色。
品质上,营养物质、鲜爽度显著提升,颜色香气口感较往年更佳;检测上,茶多酚从去年16.9%提高到19%,游离氨基酸总量从4.6提高到5.9,陶长清将茶叶种出了新面貌,种成了浦口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另一番风景。
赋能村民致富,坚持联农带农助增收
清明节后,良好的天气为春茶的生长提供了充沛的雨水和光照,茶树迎来了快速生长期和最佳采收期,这也是十里清峰茶园最忙碌的时刻。
“每天天刚亮,我们就来茶园采茶了,家住在附近,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茶树间,采茶工人们边采拾新叶边笑着说道。

种出了好茶,卖出了好价,打响了品牌,身为省市区三级党代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陶长清便开始在联农致富上下起了功夫。成立合作社,陶长清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为社员提供“五统一产加销”综合服务,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带动新就业,虽然现有生产工序已经有很多步骤均由机械替代,但为了追求高品质手工绿茶,陶长清在采收、炒制上依旧采用人工方法,同时结合林间管理、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年能为周边村庄提供100多个岗位,带动了一批村民家门口就业。
“我们都是人工采茶、人工炒制,最大程度上保质保量。整个春季有20多天的采茶期,再加上日常的除草等工作,每年能给大家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陶长清说。十里清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陶长清也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一项项荣誉、一张张证书,见证了他为民服务、助农富农的党员初心和坚守。
探索茶旅融合,拓宽现代农业致富路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合作社也在逐渐地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淘宝、放心吃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与销售。2023年合作社共网上接单480单左右,销售茶叶近2吨,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左右,占合作社销售额的近30%。
“一方面利用电子商务广开销路,提高销售额,另一方面也是凭借新媒体渠道打响我们的金字招牌,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十里清峰’。”好茶让陶长清有了发展的底气,好形势也让他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浦口区深入挖掘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新业态、新价值,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全力提振春色经济。十里清峰将茶产业与休闲观光产业等进行有机结合,挖掘茶艺文化、传承制茶技艺,通过开展研学旅游、采茶体验等活动,探索打造集农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基地,“今年,我们已经接待琅琊路小学等多个学生团队前来研学,引导他们在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五千年茶文化底蕴。”陶长清介绍道。

近三年来,十里清峰茶园共接待部、省、市、区、街道、高校、小学、幼儿园等部门领导、学生和农户观摩体验达5000人次以上。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十里清峰从补链条、强技术、树品牌等方面出发,让“土特产”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让“金叶子”焕发新生机。
做好“金叶子”大文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上,十里清峰将坚持走好“茶旅”融合路,以生态农业为基,不断发展旅游观光、壮大产业规模,持续打造“有机茶叶生产+现代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茶产业园区,为浦口区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十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