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小店“出新”还要“出彩”

沿街店铺颜色、规格、字号过于整齐划一,毫无特色、缺乏美感,少了群众和商户的参与是重要原因。最近,拥有大量沿街店铺的朝天宫街道实行“小店出新计划”,通过问计小店商家、社会公众、设计师等,公开征集设计方案,综合多种声音、多方意见不断优化出新方案。

农家小院、老字号餐饮、文保单位、社区微店……朝天宫街道内诸多知名小店已成为网红打卡点。这些小店经营范围不同、各有风格特色,要在既有建造基础和有限空间内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照顾商户和公众需求,难度可想而知。当地以公开征集方案、发挥“出新议事会”和商户自治协会作用等方式推动小店出新,就是为了让其既符合商户经营实际,又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让这一带小店亮点不断、各具特色。

店面关乎城市“脸面”,店面出新,强化其对公众的吸引力,对城市和区域形象是一种无形提升。与此同时,众多小店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等方面往往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当前,有关部门通过提供融资担保、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打出为小店纾困“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需要从更多方面对小店加以扶持,以增强其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朝天宫街道的“小店出新计划”成功“出圈”,获得商户、网友的一致好评,原因在于注重倾听民声、切实满足需求。

不少地方在进行城市更新或建设时,过分倚重职能部门等的规划部署,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显得顾此失彼、左支右绌。比如,有的地方店铺招牌整齐划一,但未顾及店铺经营性质和商家辨识度,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商家正常经营;有的建筑设计之初未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结果屡陷审美尴尬;有的城市更新未能“急群众之所急”,有限的财政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导致投入产出不理想。这些案例中一些地方部门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看似是欠缺考虑、规划不足,根子上还是因为对群众意见不够重视。

朝天宫街道“小店出新计划”的推进给人以启示:无论是店面出新还是其他城市更新项目,只有把群众需求摆在首位、让群众深度参与其中,才能有的放矢、既出新又出彩。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