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对高校国防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1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对高校军事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课提供了基本遵循。
军事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不断深化军事课教育内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使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贴近时代需要。
高校军事课教学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传授军事知识、锻炼军事技能,还在于通过军事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在军事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与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课程以丰富的历史军事实例和现代军事发展实况为素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实现自身国家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的提升,更加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军事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敏捷的思维、果敢的行动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进行军事技能训练,学生能够拓宽学习视野、增强身体素质、磨砺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报国爱国之志。此外,军事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具有扎实军事理论知识、优秀军事实践技能、较强综合素质的全能型优秀人才。
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实践创新,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多措并举,创新军事课教学实践形式,强化军事课程教学效果。一方面,组织军事演习、模拟战斗等国防类实践活动。以“红”“蓝”对抗的方式,展开攻坚战、遭遇战、偷袭战、突围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军事知识、锻炼军事技能,增强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加强与地方武警机构等国防军事机构的合作,共同参与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学生国防教育实训体验,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引入现代科技。高校军事课程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高度逼真的实战环境。学生通过佩戴虚拟现实头盔和手套,获得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上的真实感受,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形态和战斗过程。同时,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由国防机构教授和专家开展线上远程教学和指导,提高军事课程教学实效。
王倩倩(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东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实践研究类〉“地方高校军事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hsyh-sjyj-2023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