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想你的风”吹不动了,新晋朋友圈顶流是它?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王诗尧)曾经,“想你的风”从大城市一直吹到了小县城,如今这种简单的路牌式打卡正在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文化底蕴的旅游打卡。

资料图:网红路牌。

中式美学成朋友圈“流量密码”

最近文化旅游火了,去泉州戴簪花、扬州做漆扇、穿汉服游苏州园林等打卡照,已经迅速占领朋友圈,成为“新顶流”。

一圈圈鲜艳、明媚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衬得娇艳欲滴。头戴簪花的男女,漫步在小城的街道上,或许是一个回眸、一抹微笑,被摄影师定格的美好画面,最后出现在朋友圈的九宫格里,收获无数点赞。

从明星到普通游客,时下最火的时尚造型单品之一就是“簪花”。无论是在社交媒体平台、还是朋友圈里,一幅幅簪花美照吸睛又吸金。

资料图:2024年3月9日,游客在蚵壳厝前拍照。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在福建省泉州湾晋江入海口有一处小渔村,名叫蟳埔村。那里的女子有簪发戴花的传统民俗,又被称为“簪花围”。簪花潮带火了泉州,据某旅游平台估算,一次簪花体验活动只需40元,却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消费高达900元。

随着新中式穿搭成为新晋网红后,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汉服销售火爆。春节前夕被称为“新春战袍”的马面裙,更是出现“一裙难求”的盛况。

曾经需要到专业照相馆里拍摄的唯美古风造型,如今却越来越频繁地在朋友圈亮相。场景也不再拘泥于搭建好的摄影棚内,而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可以是周末小憩的公园、宁静的湖边,或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个圈”,事实证明“老祖宗的审美”永远可以被相信,并且成功地助力中式美学成为朋友圈的“流量密码”。

一比一还原 请叫我“演员”

一部剧火一座城,前有跟着《狂飙》去广东江门吃上一碗同款猪脚面,后有打卡《繁花》拍摄地,感受老上海的城市风情。

影视作品带火了城市旅游,令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游客们不断创新打卡方式,让影视作品里的“名场面”得以在现实中还原。

“初看不识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谁能想到,朋友圈游客照早已升级到2.0版本,大家纷纷争做“剧中人”。

如今许多人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游玩,还多了一项打卡内容——拍《甄嬛传》。互联网上,最开始有“甄学家”们参照着剧情,研究出一条实操性强的打卡路线图,后来更是火到视频平台同步更新了详细版打卡指南。

视频平台发布的“嬛球影城”打卡指南。

人数不够,路人来凑。前有COS(角色扮演)皇帝抱着嬛嬛疾走的场景,转头发现一群人在墙角还原面壁的太监,人数不足时,路过的游客们也会欣然同意加入拍摄。

城门前,有人背对镜头正拍打着大门,而最终呈现的照片里一定会配上那句经典台词——“臣妾瓜尔佳氏求见皇后娘娘”,一整个实景还原。

除了故宫,不远处的恭王府也是游客们常去“拍戏”的片场之一。无论是模仿容嬷嬷偷听墙角,抑或是学着香妃吸引蝴蝶,都为人们在游览途中增加了许多趣味感。

“看似是游客打卡,实际是格格回家,毕竟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如此集休闲、搞笑、抓马于一体的度假照,成为朋友圈“新宠”实至名归。

《还珠格格》热门打卡场景。视频截图

藏在九宫格里的“天地”变迁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影视文化等持续深入民众生活,人们日常旅游、拍照方式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逛博物馆、穿汉服、体验非遗文化、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再现电视剧场景……如今文化旅游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其深层原因是民众文化自信提升,逐渐抛弃了以往简单的无意义式打卡。

从过去流行有意模仿西式建筑的人造景点,到现在推崇历史悠久的“老祖宗的审美”,这些网红打卡地不断变更洗牌,最直观的变化就体现在朋友圈九宫格的游客照上。

小小的朋友圈通过网线连接着每一个你我他,这方看似不大的“天地”,已成为洞察普通百姓生活的一扇“窗口”。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