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农机农技助力高原春耕

4月19日清晨,西藏拉萨市达孜区塔杰乡巴嘎雪村村委会院子里,机器轰鸣,村民们正在为种子包衣。达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扎西顿珠和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德庆卓嘎不时抓起一把包衣后的种子,查看品质。

扎西顿珠介绍,包衣技术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有效防治病虫害。达孜区共有4个精选包衣点,配备了大型包衣机,偏远小村庄则配有小型包衣机。像巴嘎雪村这样的包衣机,每天可处理800亩土地的种子。

拉萨市大面积春播下种由西向东展开,预计5月下旬结束。高原春耕虽比其他地区晚了许多,但科技含量却一点不低。拉萨市采取了农技人员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的机制,为春耕提供科技支撑,每个村里还配备科技特派员。

村民吾金成为巴嘎雪村的科技特派员已经4年了。最近,吾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监测土壤墒情,以便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不久前,巴嘎雪村的土地刚进行了“京马蘖”,即在春播前,将土地翻一遍,等地里杂草长到两三片叶子的时候,再深翻土壤,将杂草闷死在土里。这样既能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有效减少杂草。德庆卓嘎表示,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耕作方式相融合,形成了更为科学精准的“京马蘖”,被广泛运用于春耕春播中。

趁着土地“京马蘖”到播种前的间隙,种子包衣便被提上日程。巴嘎雪村党支部书记边巴已连续一周组织村民开展种子包衣。

“我们村是达孜区的种子基地。这两年仅靠出售种子,村里每年就能收入90多万元。大家种地积极性很高。”边巴说,“京马蘖”之后20天到30天内,就能播种了。在高标准农田里使用大型农机,最多10天就能把全村3000多亩土地播种完,而在以前靠“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方式,一天最多只能耕种3亩。

今年拉萨市计划春播面积达59.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达36.48万亩。截至4月19日,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48万亩。拉萨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德吉群宗介绍,拉萨市实行周报制度,积极推进春耕春播各项工作落实。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