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公认的生长“黄金期”,不少家长格外关注孩子身高的“拔高”问题。个子矮就是“矮身材”吗?矮身材会带来哪些问题?家长应该关注哪些指标数据?
如何评估孩子是不是矮身材?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正常的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身高均值低两个标准差(-2SD)以上或低于第三百分位以下。
据了解,目前儿童矮身材发病率已达3%左右。国内和国际上都对儿童矮身材有着明确标准,如2023年国家卫健委更新了《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家长可以对照自查,看看孩子的身高处于什么水平。
矮身材不仅是美观与否的问题,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症状。以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为例,不仅会让孩子小时候长得“圆乎乎”,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影响其性发育,甚至可能会影响生殖功能。此外,还有一些基因突变、遗传代谢性疾病、慢性病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矮身材的现象,应及时就医诊断,辨别孩子是不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矮身材。
骨龄可以预测身高吗?
临床中看儿童生长发育疾病时确实会拍骨龄片,这能很好地反映出孩子的生物年龄,如果生长激素缺乏,骨龄会表现得明显落后于真实年龄。但是通过骨龄预测身高的准确性并不高。市面上一些机构和软件号称可以输入父母身高来预测孩子身高,这实际上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而非骨龄测定的结果,如果机构本身样本数据量不够则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临床上即便要预测身高,也要基于每一个孩子的实际发育程度,根据现有的身高体重和营养状况再结合骨龄判读预测身高。预测准确度也和儿童年龄有关,身高预测在低龄儿童中基本没有意义,家长不必过分相信身高预测的结果。
如何科学帮助孩子长高?
临床中遇到很多家长存在对孩子的身高焦虑,甚至盲目使用生长激素的现象。但这类药物有明确的适应证,不适用于所有孩子,并且需要在2至3年的时间里每日或每周注射,生长激素的长期治疗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建议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高水平和每年身高涨幅的情况,其次要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帮助孩子生长。研究表明,足量的、足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刺激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所以建议家长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运动,加上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科学帮助孩子健康长高。
文字:蒋明睿
视频:许丰乔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专家: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