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港澳台专线】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中新社西安5月2日电 题: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作者 张一辰 李一璠

“陕西的黄土地‘黏’住我二十余年甚至余生。它的吸引力来自城墙青砖的纹路、充斥鼻息的古香古韵、秦岭山下的悠然自得以及舌尖上酸辣喷香的油泼面……”台湾建筑师贾孝远向中新社记者谈起他的“长安印象”。

2003年,贾孝远受邀从台东来陕,参与西安官方提出的“皇城复兴计划”。“那是我首次来到西安,与历史遗存‘面对面’,仿佛聆听这座城将千年故事娓娓道来。”贾孝远说,西安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坐标,充斥着延续千年的文化自信感,吸引人们深入探索。

通过这次机遇,贾孝远了解到隋唐长安城的城市形制,其中占比最多的住宅里坊令他印象深刻。“回顾大陆的城市发展,隋唐长安城的营造曾是世界典范,虽然古代长安的有些印记如今已变得模糊,但城市空间的肌理和尺度依旧影响着当代的西安人。”

“如何将唐代城市规划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推陈出新,进而影响当今城市规划与更新理念,这是我持续思考的课题。”贾孝远说,隋唐长安城中占比四分之三左右的里坊极具规模及代表性,其人性化的空间尺度、里坊内部的寺庙园林、商住混合的雏形与现代的“15分钟生活圈”有诸多相似之处。

3月,贾孝远新作《开放里坊单元营造》发布。图为贾孝远在新书发布会上发表演讲。 (受访者供图)

“‘形随机能而生’是建筑界的主流设计理念,但我认为不仅仅是建筑,就城市空间而言这种理念依然适用。城市如人,城市的‘相’因何而生呢?”贾孝远认为,应关注中华文化内涵特点,以人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为切入点,通过重组涵养优良文化的空间结构,依托当代城市发展体系,营造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空间布局,探索既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开放里坊单元”。

今年3月,贾孝远撰写的《开放里坊单元营造》一书在西安发布,发布仪式上,两岸多位建筑设计专家与学者等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如今建筑设计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从关注建筑形式到开始关注建筑空间,那城市是否也应更关注承载文化延续与发展的空间呢?这部著作就是在讲现代城市中如何重建东方传统文化。”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如此作评。

在大陆工作与生活的二十余载,贾孝远游历多座城市,切身感受到大陆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而他既是其中的见证者亦是参与者。

“因工作时常往返两岸,每次都迫不及待地将我的大陆见闻告诉台湾朋友,希望他们多来大陆走走转转,看到真实的大陆。”贾孝远说。

每逢有台湾朋友来陕游玩,贾孝远都会安排肉夹馍、泡馍、油泼面等系列“美食行”。大快朵颐后与朋友漫步于古城街巷中,边欣赏古迹街景风光边畅谈往事与未来,是他的人生乐事。

“西安和台湾如今都是我的家乡,我将继续观察、构思、设计富有文化韵味的城市更新规划方案,并提炼观点分享给两岸业界同仁。”贾孝远说,希望自己不仅播下关于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思考的“种子”,也成为推动两岸交流、深度合作的使者。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