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文明实践 > 正文
我市部署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应兜尽兜”,分类实施救助帮扶

5月7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相关要求,我市部署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更好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作用,切实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按照《江苏省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暂行办法》,低收入人口范围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主要从收入线、财产线、刚性支出等方面把握。此次我市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

据悉,在申请家庭自主申报的同时,我市强调用好“主动发现机制”,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的家庭,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相关规定,且医疗、教育等必需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超过当地规定比例的家庭,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认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要准确把握认定与实施救助帮扶的关系,从保护申请家庭个人隐私出发,坚持“谁救助谁公示、救助谁公示谁”,在全面开展认定工作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分类实施救助帮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突出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监测的基础上,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申请对象,退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不满两年的对象以及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困难人员等更多有潜在困难或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强化分层管理、动态监测。同时,积极拓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内容,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增加核对数据项;进一步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模块,增设劳动能力、劳动条件、劳动意愿以及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标签,强化相关数据运用;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医疗支出、就学、残疾等预警指标,做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按照分层管理、动态监测、因需推送、结果反馈的工作流程,及时将低收入人口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产业帮扶等需求信息推送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反馈救助帮扶信息,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帮扶链”的闭环管理机制。

社会救助兜底线,民生保障暖人心。民政部门表示,将积极宣传社会救助“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引导有困难的群众主动求助,树立生活信心。同时,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教育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自强自立,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就业、产业帮扶等措施实现脱困解困。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