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法律圆桌 > 正文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警方:恶意诋毁、散布谣言,严惩!

有一张图、一段视频,便可以罔顾事实、在网络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张家港公安提醒您:恶意诋毁、散布谣言的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

真实案例

今年3月12日晚上,某市发生一起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正在附近巡逻的4名城管队员立即上前开展救援工作,协助120急救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

此时,一男子蒋某某恰巧经过事发路段,想到自己曾因违规被城管处理过,怀恨在心的他心生一计,当即拍摄了一段现场视频上传至某短视频平台,并恶意配上“某地城管路上追赶摊贩导致出车祸”的标题。视频发布后,引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网民讨论。

当天,警方对蒋某某涉嫌散布谣言受案调查。过程中,蒋某某对自己为泄私愤恶意编造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蒋某某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什么是网络谣言?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

网络谣言的危害有哪些?

破坏社会秩序:网络谣言往往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容易引起公众关注。一些不实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可能导致恐慌、抢购等现象,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损害他人名誉:网络谣言往往会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诽谤,给他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的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制造传播谣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业信誉的,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警方提示

广大网民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加强辨别,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用实际行动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对网上编造、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惠家豪)

责编:应巧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