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2024年5月)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作为地方国有企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打好防范化解政治、经营、社会、债务等各类风险挑战主动仗。
一、以强化党的建设为根本,打赢地方国有企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然而综观地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如:班子成员把“一岗双责”当口号;企业党组织生活不健全;“四风”问题禁而不绝;对基层党建瞎指挥造成基层无所适从。这些问题应当如何避免再次发生呢?《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给出了答案,必须以此为遵循,切实强化党的建设。
一是以正确方向引领企业。坚决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地方国资部门监督管理,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为地方发展战略贡献国企智慧和担当。
二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企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动员职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三是以先进文化陶冶企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应对挑战的斗志,提升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精气神,突出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四是以共同愿景凝聚企业。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多为职工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以强化治理能力为中心,打赢地方国有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主动仗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包括战略、财务、市场、法律等诸多风险。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民企、外企一样,经营风险不可避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治理能力,推进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尤其是建好建强内控体系。
一是加强形势研判。从国际环境看:面对世界经济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从国内环境看: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从省域环境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又亲自赋予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全省上下明确了“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和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地方国有企业必须深度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省域市域政策环境,既要认清问题和挑战、更要看准机遇和前景。
二是加强综合管控。从思想、制度到措施层面构建起可预测、可规避、可控制的一整套经营决策和项目投资风险防控链路:扎紧风控笼子,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为重点的内控制度,建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责任网、评价网、反馈网、追责网,推动内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扩大风控视野,把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合规风险、运营风险、廉洁风险全部纳入;明确风控重点,聚焦股权投资、招标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用力;前置风控探头,将风险研判、识别、评估、预警、监控、化解融为一体。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把加强内部监督同纪检监察、职工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建立涵盖各主体及审计、法律、财务等部门的监督体系,把监督融入岗位、融入业务、融入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监督闭环,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构建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全主体参与的监督格局,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生态。
三、以强化责任意识为关键,打赢地方国有企业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地方国有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仁不让肩负着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等社会责任。
一是突出安全发展,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地方国有企业应当切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生产经营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坚持“安全具有否决权”,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
二是突出绿色发展,不越生态环保红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方面,个别地方国有企业有过逾越红线的惨痛教训,只有吸取教训,才能以往鉴来。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江苏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奋斗目标,在城市建设和生产经营中带头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切实把各地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变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宝贵财富。
三是突出信访稳定,筑牢社会和谐主线。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的企业,往往承担更大的社会稳定责任。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通过信访渠道摸清职工群众诉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视初信初访,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风险研判机制;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地方国有企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四、以强化制度规范为保障,打赢地方国有企业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动仗
近年来,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特别是隐性债务被广泛关注,个别企业经营性债务、全口径债务也存在突出风险,甚至出现腐败问题。暴露出这些企业过去在融资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不严格,必须规范制度、刚性执行。
一是持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发挥地方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加强集体领导,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绝不能以领导个人决策代替党组织集体研究。
二是持续巩固国有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导向。地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应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国有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可行性,不盲目投赞成票,坚决杜绝夹杂个人私利的决策行为。
三是持续加强纪检监察机构监督问责力度。党和政府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加强对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管,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
执笔人:周洪源,省委党校第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学员,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