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近30层楼高、13个篮球场大!“海葵一号”怎么装上船的?

今天,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离港启运,运往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

集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包括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两部分,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

总重近3.7万吨,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主甲板最大直径90米,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如何“踏浪登船”?分这四步走

“海葵一号”的重量和近3万辆小汽车相当,如此庞然大物如何装到船上、如何运输?

由于“海葵一号”本身没有动力,不能在海上自航,为缩短航期、降低运输风险,所以需要将它像货物一样装到半潜运输船上,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运输至珠江口盆地进行回接安装。

装船过程主要分为4个步骤。

首先由4条拖轮将“海葵一号”牵引至空旷海域,同时通过船舱加水压载的方式保障牵引过程中的稳性和姿态。

同时,运输船通过抛锚“站稳脚跟”,船舱加水压载下潜至设计深度,确保装船过程中不会与“海葵一号”发生碰撞。

第三步是工作小艇在拖轮配合下,通过精确定位系统,“穿针引线”将“海葵一号”牵引至运输船设计位置。

最后一步,运输船排出压载的水上浮,将“海葵一号”背起,完成装船作业。

助力深水油田高效开发

“海葵一号”运抵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后,将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绳牵引,漂浮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选择。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张丛婧 王朝朋 王伟 宋建春)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