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北京水生态健康状况日趋向好:健康水体超八成 地下水位连续八年回升

央视网消息:水是城市的灵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北京,被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以及蓟运河五大水系所滋养。上世纪70年代,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增多、水资源过度开发,以及干旱少雨等原因,北京的五大河流或发生断流,或出现严重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长江水奔涌入京,成为北京的主力水源。如今,南水北调、全面节水、生态补水、大力推动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一场大规模水资源保卫战,让北京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五大河流在时隔26年后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三年贯通入海,北京全市的健康水体比例达85.8%,自2015年以来北京地下水位连续八年回升,累计回升达11.01米,增加储量56.4亿立方米。

北京再生水利用率已超过30%

在水资源缺乏的北京,居民饮用水尚需大量依靠从南方调度的天然水。那么,河湖的生态补水、园林的绿化用水又从哪来?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再生水的利用量已经占到全市用水总量的30%以上,这是如何做到的?记者探访了亚洲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

记者探访槐房再生水厂

槐房再生水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MBR膜全地下再生水厂,全年满负荷运转可将2亿立方米的污水转化为可利用的再生水。

整个厂房空间内一共设置了十多道污水处理工艺,并全部置于地下,最大程度降低废气和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据粗略估算,再生水厂每年1.8亿吨再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干泥和沼气可用于发电约1880万度,相当于80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沼气发电设备已安装完毕,计划今年内调试发电并网。目前,北京污水处理率由2012年的83%提高到97.3%,中心城区甚至达到了99.7%。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