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我省正式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江苏气候状况总体偏差,主汛期时长江中下游干流、太湖流域、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沂沭泗流域降雨量偏多。省委主要领导日前在省水利厅调研时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突出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突出固本强基、提质强能,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这其中,体现了“晴天带伞”的忧患意识和预见性思维。
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我省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是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防汛抗旱始终是水利的头等大事。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必须坚持“晴天带伞”,完善各类应对预案,加强监测预报预警,逐项落实灾害防范措施,确保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当今社会是个风险社会。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很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江苏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必然会更早更多遇到变化变局的影响,必然会更多面对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不光是做好防汛工作,做好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要强化“晴天带伞”的自觉,“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凡事从坏处准备,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强化“晴天带伞”的自觉,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始终牢记预防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安全策略。要在“早”字上下功夫,变“看见”风险为“预见”风险,让“数据跑在风险的前面”,及早预判应对可能存在的、即将发生的、正在演变的风险隐患;在“快”字上下功夫,一旦科学预判到了风险,就要雷厉风行抓紧排险,不能有“等一等”的侥幸心态。很多时候,就是在犹豫中,小风险拖成了大风险,隐患酿成了事故;在“充分”上下功夫,准确把握各种风险发生、发展、转化、联动规律,改变以往各自为战的做法,变“单一排险”为“系统化险”,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亡羊补牢,是为下策;曲突徙薪,方为上策。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应急处置很及时,但对预防风险行动迟缓。重“事后应对”轻“事前防范”并不是不明白预防的重要性,主要还是政绩观有偏差。有的领导干部存在“事后应对是显绩、事前防范是潜绩”的错误认识,重显绩轻潜绩,“晴天带伞”就难以落实。要端正政绩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强化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驾驭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