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文化中国行·老街故事丨昆明老街焕新记

昆明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昆明老街位于昆明历史城区的核心地带

由光华街、文明街、景星街、

文庙直街、甬道街等街巷组成

街区内存留了112处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

保护总面积328.8亩

空中俯瞰昆明老街(无人机照片,5月13日摄)。

在历史上

这片纵横交错的建筑群落

曾是馆驿校舍、别墅宅院

商铺饭庄、官府衙门、寺庙庵堂的

云集之地、荟萃之所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上世纪90年代

当地政府决定对老街进行保护规划

昆明老街一角(4月24日摄)。

保护性建设工程于2004年正式启动

至今总计已完成修缮面积约4万平方米

拼版照片:上图是修缮前的“酒杯楼”(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陈忆秋摄);下图是4月25日,模特在“酒杯楼”前摆造型拍摄视频。

历经风雨沧桑

如今的昆明老街成了

市民和游客热门“打卡地”

人们在昆明老街上的云瑞公园里跳舞(5月13日摄)。

去藏在闹市里的东方书店

体验“汪曾祺同款”下午茶

在有百年历史的白族民居马家大院

沉浸式观看一场“庭院剧”

走进聂耳故居了解人民音乐家的成长历程

人们在钱王街上的马家大院里观看“庭院剧”(5月8日摄)。
拼版照片:上图是修缮前的马家大院(资料照片);下图是5月8日,人们在钱王街上的马家大院里观看“庭院剧”。

在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普洱茶

到景星花街听民谣、吃小吃、逛夜市……

建筑艺术、历史记忆

多元文化、民族风物

市井生活在这里交融

人们在钱王街居仁巷的一家商铺里休憩(4月24日摄)。

昆明老街古老而充满活力

一半是沉静,一半是鲜活

一名读者在文明街上的东方书店里阅读(5月10日摄)。
人们在钱王街上打卡拍照(5月8日摄)。

这里承载了昆明城市格局形成的悠长历史

见证着时代的更迭和风雨

对昆明而言,老街发挥着

承载历史、启迪现实

透视文化、展示风物的作用

正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

01:13
游客参观位于甬道街上的聂耳故居(4月24日摄)。
空中俯瞰昆明老街(无人机照片,5月13日摄)。
拼版照片:上图是修缮前的昆明老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陈忆秋摄);下图是5月13日拍摄的昆明老街(无人机照片)。
拼版照片:上图是修缮前的光华街街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陈忆秋摄);下图是4月24日,人们在光华街上经过。
空中俯瞰昆明老街(无人机照片,5月13日摄)。
行人在钱王街上盛开的蓝花楹下走过(4月24日摄)。
拼版照片:上图是修缮前的昆明老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陈忆秋摄);下图是5月13日拍摄的昆明老街(无人机照片)。
一名表演者在钱王街上弹吉他(4月25日摄)。
游客在文明街上合影留念(5月8日摄)。
人们在钱王街上参观游览(无人机照片,5月13日摄)。
拼版照片:上图是修缮前的昆明老街(资料照片);下图是5月13日拍摄的昆明老街(无人机照片)。
人们在甬道街上休闲游览(4月25日摄)。
一名女士在钱王街上拍照留念(4月25日摄)。
游客在钱王街上的马家大院里参观(4月24日摄)。

记者:胡超 王静颐

编辑:宋为伟 邓坚 任正来 韩芳 刘琼 岑云鹏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