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12.9亿人次“打卡” “博物馆热”彰显文化自信

博物馆,到底有多“热”?国家文物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全面超过2019年水平……可见,“到博物馆去”已然成为社会新风尚,为人民群众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

观众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参观。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观众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内参观。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方寸之间透视文明。展览是博物馆面对观众最直接的窗口,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创新展陈方式、提升观展体验,推出更多主题鲜明、导向正确、深入人心的精品展览,让走进博物馆的观众真正“不虚此行”。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其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不以时间为序,而是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鉴这6个板块,分述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多种成就和地位,充分展示其发展的程度与高度。

“我觉得这样的叙事方式能让自己将历史看得更细更全。”观众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展厅内还介绍了同时期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发展情况,也让我感受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搭建起了更加便捷的桥梁。文物与科技融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为文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互动体验厅在5月18日对外开放。互动厅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和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场景、艺术装置、数字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多种展陈形式,精心构建了衣冠、造物、家园、祭典四大篇章。观众戴上特制的导览眼镜,眼球看向哪个重点的文物,就会出现全息投影的动画与讲解,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开放共享、协同发展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博物馆积极与其他单位探索合作新模式,促进更多文物资源“走出”馆舍天地,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5月18日,“永不落幕的博物馆”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站楼内启幕。展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现代科技手段,以航站楼内搭建展厅的形式,展示河南省的数字文物、文创产品等。通过展示、体验、现场表演等形式,呈现河南省文化遗产的创意源泉、创意思路和文化内涵,打造集互动、拍摄、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文旅打卡点。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鉴往知来。“博物馆热”持久并持续升温,体现着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未来,博物馆应进一步盘活馆藏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