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串联文化“明珠”,绘就壮美山河画卷

  连日来,由网络媒体代表、铁路融媒体工作者等组成的“发现最美铁路·春涌秦巴走西成”发现团一行走进西成高铁途经县市,深入探访西成高铁为沿线地区带来的崭新变化。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运营,将沿线城镇串联成线,让巴蜀大地彻底告别了“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历史。6年多来,这条穿越秦岭的“新蜀道”,让沿线地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西成高铁全长658公里,是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在秦岭山脉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形成了长达126公里的长大隧道群,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除此之外,西成高铁途径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在应对复杂地形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铁路部门攻克重重难关,采取“秦岭隧道群”建设形式,并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取修建“大熊猫走廊”“羚牛通道”以及设置鸟类防撞网等系列措施,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演绎得淋漓尽致,既展示了铁路建设的速度,更彰显了守护生态的温度。

  这条穿行在秦巴汉水的高速铁路,北接古城西安,南连川渝,辐射黔桂,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成高铁的开通,在成都和西安之间建立起3小时经济圈,实现了“秦蜀之间半日还”,也让地处秦巴腹地的陕西汉中迈入高铁新时代,融入成都2小时生活经济圈、西安1小时经济圈,早上肉夹馍、中午龙抄手的惬意生活照进现实,也为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带来无限可能。

  西成高铁不仅仅是连接城市的“大动脉”,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从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再到神秘莫测添墨历史的广汉三星堆……在西成高铁的勾连下,一颗颗文化“明珠”被串联起来,也让人们可以更便捷地领略地域特色、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区域间文化的交流。

  沧海桑田,时代巨变。西成高铁线上,一列列“钢铁巨龙”满载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穿梭在青山绿水间,奔向“诗和远方”,已然绘就出了一幅生机盎然、飞速发展的壮美山河画卷!(泰轩萍)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