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2亿吨,创下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我国秋粮旺季收购顺利收官。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吃不上饭到吃饱饭,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端住自己的饭碗到端牢装满中国粮的中国饭碗……关于吃饭问题,国家从来没有忘记。7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到成功解决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正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藏粮于种,攥紧中国种子。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重要民生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对全世界的粮食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也再次印证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面对不同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必须加快种业自立自强。只有真正做到“中国种”种“中国粮”,才能推进我国种业全面振兴,守护住大国粮仓,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藏粮于地,守住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耕地红线作出重要指示,持续传递出耕地红线绝对不能越的强烈信号。守住耕地红线,功在当代。要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力,让中华大地的每一寸耕地都变为丰收的肥沃土壤,让每一个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确保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藏粮于技,持续科技创新。作为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想要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机械化迈向全程全面,新品种新农艺扎根沃野,会种地变“慧”种地,每一步都需要科技生产力,特别是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只有在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上下苦功、务实功,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才能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将农业科技强国建设得更强大,让百姓端着“中国饭碗”更安心。

仓廪实而天下安,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安全,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要紧紧绷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真正藏粮于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把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