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国有约】在繁华闹市逛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中国日报网漳州5月21日电(记者 曹静)5月16日,“中国有约·相约福建”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启动,本次活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享中国机遇”为主题。5月19日,采访团走进漳州古城,访文庙,逛古街,感受漳州的历史文脉。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采访团走进文庙,身穿直裾和襦裙的小朋友排成长长的四队,手中拿着《弟子规》和领队老师一起大声朗诵。队伍旁边矗立着孔子像,在稚嫩的童声中,队伍面前历经千年的大成殿焕发出古老的生机。

采访团在文庙观看开笔礼,老师正在用朱砂在孩子的额头上点痣,也即“朱砂开智”,是开笔礼的一个环节,寓意孩子眼明心明

漳州文庙坐落在古城中,与不远处融合闽南风情和南阳风格的红砖骑楼相呼应。

“这些孩子即将步入小学,今天他们参加的是开笔礼。”友善国学的林园长表示,今天的这场活动,他是带头老师,身着朱子黑衣。

朗读完《弟子规》,孩子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毛笔一笔一画写下“人”字。中国古代强调道德、仁爱、和谐,认为人应当将天地正气融入自己的行为中,因此《弟子规》认为,在“学文”前,要先“爱众”。林院长认为,作为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完全读懂《弟子规》,也不太了解开笔礼背后的含义,但是让他们感受这样的礼仪和氛围非常重要。

“实际上,孩子们懂不懂这其中的含义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机会让他们去亲身体会。未来,随着学习和智慧的提升,这些体会就可能会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林院长表示,“重要的不是懂不懂,而是亲历和感受。”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是这样:无论懂不懂,体验和感受更重要。漳州古城里保留了很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店铺,比如起源于明朝的漳秀,老手艺竹器店、漳浦剪纸等。据介绍,古街里传统的红砖骑楼,依旧保留了上层住人、下层开店的格局。因此,走进古城,处处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跟随采访团走访的委内瑞拉籍自媒体人Rafael走进一家漳浦剪纸店,和店主黄际宇体验剪纸。Rafael表示,体验当地的文化,很有意思。

委内瑞拉籍自媒体人Rafael在漳州古城内的一家漳浦剪纸店体验剪纸

漳浦剪纸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最初只是刺绣的底样,受汉族民俗和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脱离刺绣,成为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

黄际宇说,剪纸上的图案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寓意吉祥,人们期望通过剪纸祝福世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出普通人的大爱。他认为,对漳浦剪纸的传承,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传承背后的精神,才能让漳浦剪纸区别于一般剪纸。

“比如,我体会到剪纸是给一张纸做减法的艺术,对于前来体验剪纸的人,我希望能够让他们了解到这背后取舍的智慧。”黄际宇说。

从开笔启智,到剪纸艺术的取舍,即使在提笔动剪这样日常的行为中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位于市中心的漳州古城,让人们有机会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置身古街,邂逅传统,见人,见物,见生活。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