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国有约】产能过剩?中国新能源车企用质量过硬的产品和开放真诚的合作回应质疑

中国日报网漳州5月22日电(记者 曹静)5月16日,“中国有约·相约福建”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启动,本次活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享中国机遇”为主题。5月20日,采访团走进漳州商用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了解当地新质生产力和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这台卡车以氢为燃料,在驾驶室的左右两个座位上,都配备了方向盘。”在威驰腾(福建)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总裁助理高宗立向采访团介绍了一台主要出口海外的氢能源卡车。之所以设计成两个方向盘,是出于客户需求。

威驰腾生产线上,除了带有双方向盘的氢能源卡车外,还有氢能源巴士、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的电动码头运输车等12种车型,均为零排放的电动和氢能源商用车。自2019年成立以来,威驰腾瞄准出海赛道,目前98%的产品出口至括澳洲、日本、阿联酋、丹麦等22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新能源汽车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市场,同时也对车企的生产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采访团走访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减碳的概念,不仅指生产的汽车是零排放,还指产品原材料、生产和售后等过程的环保程度。”威驰腾品牌负责人陈承说,“进口新能源汽车的国家,对工厂生产的碳排放也有严格要求。”以威驰腾为例,其车辆的车身采用的材料是碳纤维,不需要喷漆,而且材料的密度更小,减轻了车身的重量,因此更加节能环保。此外,车辆的骨架采用了不锈钢材质,整车使用年限延长,降低了后续维护成本。

对于“脱钩断链”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作为一家主攻海外市场的新能源车企,威驰腾有自己的体会。

“中国的供应链和产品体系有着多年的积累,短时间内不可能被轻易取代。”陈承表示,“这些积累,让我们在人工等方面拥有了成本优势,但是在材料、质量和设计上,我们都是对标行业大厂的。”

陈承说,哪怕是把生产移出中国,一个国家也不能与中国完全脱离关系,比如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很多企业与中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高宗立表示,车企之间竞争,就是优胜劣汰。

“谁的产品好,谁就能占领市场。”他说。

实际上,把高质量的产品售卖到全球,受益的不仅是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方便了各国用户。在乘坐体验了一辆电动双层巴士后,意大利籍自媒体人Yasmin在交流会上表示,看到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取得如此成就,她不禁想,如果她的国家现在也着手开始筹备这样的企业,经过几年发展,当地的公共交通是否会变得比现在更加舒适、方便?

意大利籍自媒体人Yasmin在交流会上分享看法

高宗立表示,希望未来中国新能源车企有更多机会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制造出符合当地要求的产品。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