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成果发布 > 正文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举办“以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智库学术研讨会

交汇点讯 5月25日,为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2周年,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举办“以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智库学术研讨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问题挑战、对策建议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江静教授主持。

陈云松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建设“第一个南大”重要指示十周年。在南京大学喜迎122周年校庆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库界同仁齐聚一堂,研究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南京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构建了“国家高端智库—国家级新型智库—省级新型智库—校级科研机构”智库雁群,印发了一系列支持智库建设发展的政策文件。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作为南京大学乃至江苏省内智库的“排头兵”,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及南京大学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进行改革重组,未来将以更加完备、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夏杰长教授分析了高水平服务业开放对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水平开放,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则需要高水平服务业开放。当前,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持续推进,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更多围绕服务领域展开,服务贸易发展迅猛,高水平服务贸易改革平台丰富多彩,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从服务业开放度的比较看,服务业开放的限制较多,对外开放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服务业“准入不准营”的隐性壁垒有待破除;服务业开放对本土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严重受限。为此,他建议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式,提升“中国服务”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发挥“服务+”在扩大服务开放中的作用,形成数字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在开放竞争中形成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分析了深化体制改革对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要通过深化经济科技体制改革,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堵点。1978年以来的改革是以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改革,都是把资源配置过程中,效率低的部门的生产关系加以理顺,通过增加激励提高发展效率;2014年以来的生产关系很大程度上转向了以治理导向为重点、发展和治理相平衡的改革。未来,改革的方向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构建,应该是以竞争政策占基础地位的政策体系的改革。在发展和治理相平衡的生产关系调整中,应更加重视发展;把以繁荣市场活力为重心的生产关系调整及改革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把理清利益关系、做好激励机制作为改革的重心;应该让竞争政策在政策体系改革中占基础地位,不断推进经营主体竞争地位中性改革。最后,发展取向的改革和治理取向的改革,要互相促进、互相成就,避免互相掣肘,在各种价值取向之间作出平衡,同时又要找到关键和重点。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国场景。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关注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面临的“三明治”压力、中国经济的“垂直结构”以及国企民企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互动关系等中国场景。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包括:新质生产力尚未构成我国目前经济的基本盘,需先立后破;应遵从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需抓住提高TFP与GDP这两个“牛鼻子”,避免“合成谬误”;要利用好体制优势,同时发挥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作用;发挥大国优势,推动产业的高水平集群融合发展;重视大企业的作用(要用掰手腕思维代替反垄断思维);以产业升级为抓手,推动“科技、教育、人才”建设;亟需以改革金融结构、改善产业的监管方式以促进创新引领。

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范剑勇教授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暂时是平稳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率及其外溢效应和新工作岗位的创造效应。但人工智能对不同类型职位具有异质性影响:对常规操作型、常规认知型的岗位需求影响是负向的,对非常规操作型岗位(如餐厅服务人员等)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对非常规认知型岗位(如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阶层)的影响是正向的。人工智能对非常规认知型职位需求的正向拉动作用对冲了对其他职位类型的负向影响,使其对总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技术性失业现象。此外,他通过考察新世纪以来岗位技能演变的动因发现,高校扩招或高校本身对提升岗位的技能水平是无效的。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教授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并对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产生了正面影响。他通过总结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绿色创新的现有文献,深入分析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理论机制,并从实证角度验证了这些机制,为政府在数字时代制定精准政策提供参考。他建议,政府应重视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创新效应,积极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体如积极打通数据处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加快数据采集设备、网络传输、存储设备、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机制,针对不同企业和行业应制定差异化政策。企业应借助数字化转型契机弥补绿色创新发展短板,如着力改善内部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加强协作,培养和引进具有数字化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大数据领域专业人才等。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理与深化改革方向。他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形成包括三个方面的机理,即技术创新、要素流动与结构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他认为,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开辟发展道路,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扩大开放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提供广阔空间,要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提供核心动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教授分享了他对打造人机物融合应急管理新范式的思考。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制造一些新型风险,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倒逼应急管理范式向人机物融合应急管理创新。即以信息技术连接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降低物理世界的外部风险以及人类社会的人为风险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新范式的建设应以促进应急管理与信息技术协同演进、建设更加开放的应急管理科研创新体系为核心逻辑,推动相关政策和管理变革,如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国家智慧应急的合力、应急管理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开放等。长三角区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他建议以长三角为先行示范区,打造先进科技含量高、数据开放程度高、社会参与水平高、文明善治水平高的人机物融合应急管理新范式。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的趋势、挑战与对策。他表示,以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结构形态与性质,对所有权关系、劳动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生产管理等生产关系变革产生决定性影响。随着智能化机器逐步成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占据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地位,将演化出四种新型生产关系:人—人关系、人—机关系、人—机—人关系、机—机关系,后三种呈现出需要通过网络才能构建的特征。而新型生产关系创新将会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创造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生产关系研究、生产资料所有权理论、分配理论、计划与市场关系等经济学理论带来巨大挑战。他建议,以全面深化改革促新型生产关系的创新,改变一切不利于塑造新型生产关系的资本制度、行业制度性偏见、教育科技制度、就业与分配政策、市场政策等,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竞争政策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合理使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