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六次重要讲话和今年3月在开班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虽然每次都各有侧重,但要求一以贯之,合起来是一个有机整体,都饱含着对中青年干部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厚望。通过在党校的系统学习,我体会,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这些一以贯之的要求,可以用“三个忠诚”来作答。
一是忠诚于党。忠诚于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年轻干部忠诚于党,就是要做到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自觉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向新思想寻策问道,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就是要做到自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是夺取新征程新胜利的根本保证。作为年轻干部,政治上的过硬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的高度自觉,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年轻干部见行动。就是要做到理想信念无比坚定。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时时注意补足精神之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像陈望道一样体会“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年轻干部忠诚于人民,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公仆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首先考虑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特别是通过“四不两直”调研,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掌握客观实际情况,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凝聚人民群众智慧,并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与客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为制定政策对策的基本依据,使我们的决策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并能迅速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就是要做到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清醒认识到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遇事从公心出发, 不以人情代替制度,不用感情代替原则,公正用权不分亲疏,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切实践行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事业,是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忠诚于其他什么事业。事业是干部的舞台与归宿,忠诚于事业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年轻干部忠诚于事业,就是要做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照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逐一查找自身缺陷与不足,既全面提升各种能力本领,又突出政治能力这个“第一位”的重点;既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又注重实现各种能力的系统集成,做到政治能力坚决过硬、调查研究功底扎实、科学决策符合实际、改革攻坚能啃硬骨、应急处突战胜风险、群众工作得心应手、落实有力见到实效。就是要做到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尊重规律不大干快上、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求真务实不好高骛远、循序渐进不贪大求洋,杜绝浮躁心理和急躁心态,正确处理实现长远目标与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让人去后的政声、闲谈中的民意成为我们最大的幸福根源。就是要做到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在机遇面前不犹豫观望、在困难面前不推诿逃避、在风险面前不畏缩躲闪,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体现对事业的忠诚,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夏金(省委党校第1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江苏省财政厅预算审核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