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一江清水万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幕燕滨江展新颜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孙秦旺)夏雨初霁,远山如黛,南京幕燕滨江沿岸铺青叠翠。

沿着蜿蜒山路登上南京幕府山,山腰整齐的雪松、银杏、大叶女贞迎风而立。从山上俯瞰长江,金陵春景尽收眼底。

如果不是那块刻有“十年复绿、百年承”的石碑,人们很难把眼前这个“幕燕风景名胜区”与曾经那座“灰头土脸”的矿山联想到一起。

(幕燕滨江整治前后对比图)

白云石,炼钢过程中的重要辅料。因盛产白云石,幕府山曾是全国知名的“城市矿山”。自1950年南京白云石矿落地在此,往后的半个世纪里,一吨吨白云石从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地,205米的主峰只剩下180米,靠江的山崖被挖成寸草不生的“裸体”。

“以前从江北向南去市区,车一上南京长江大桥,就能看到幕府山大片大片裸露的白色山岩,到处白茫茫的像是盖着白雪。”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举贤告诉记者,整个幕燕滨江片区最多时有上百家砂厂码头、数十家工企,经年累月的矿石开采,在幕府山上留下了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裸露矿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虽然经济效益好,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无法忽视。”范举贤回忆,每次使用炸药后,碎石乱飞、粉尘飘扬,风从江上吹过,主城区都是灰尘。

山上光秃秃,废弃的口好似硕大的“伤疤”;山下灰蒙蒙,空气中整日飘荡着灰尘。随着南京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幕府山的生态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近年来,幕燕滨江铁腕“止血”开启生态修复之路,幕府山白云石矿也成为南京最早进行生态修复的矿坑。

毁林容易种林难,裸露的山体上没有土,怎么种树?

“在修复早期,0.6平方公里的采矿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0.4平方公里,我们把玄武湖的淤泥挖过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填土法,累计回填土方约186万立方米,为复绿奠定了先决条件。”范举贤介绍,幕府山还创新采用了凿石挖槽法、轮胎织网法等多种复绿手段,将6万多只废旧汽车轮胎用镀锌防腐材料编织成“橡胶网”覆盖裸露山体,再将泥土填入其中,为五六万株常春藤、凌霄、石楠等灌木提供了扎根生长的空间。

累计投入资金超40亿元,完成约110户砂场码头、71家工企单位以及579户居民搬迁整治,回填土方约186万立方米,恢复植被267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灌木近283万株……幕府山的复绿之路漫长而坚定。

如今,这里不仅被国家列为矿山改造恢复生态绿地示范点,而且被批准成为江苏省森林公园,幕燕滨江风貌区已成为南京对外展示滨江岸线修复、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重要名片。

站在幕府山顶,向西,八卦洲的生态之美和江北的林立高楼尽收眼底,五马渡广场的5匹骏马雕塑似奔腾竞逐。而在另一边的山脚下,绿色画廊沿线展开。生态修复后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新增绿化面积约80万平方米、湿地水系约13万平方米、绿道及慢行系统约20公里、长江生态护岸长约6公里,整体提升风貌区绿化覆盖率约9个百分点,原先的荒山秃岭蝶变为绿意盎然、景色旖旎的“滨江明珠”。这一切,是人民看得见的南京长江大保护的成绩单,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实践。

部分素材由幕燕滨江风貌区提供

更多内容请关注活动官网: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4/yjqswcs/

(本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