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明确金融业在助力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发力点,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出针对性部署。日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启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践行金融为民 做好五篇文章”暨“媒体看国寿”系列调研采访与新闻发布活动,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国栋参加新闻发布活动。

会上,中国人寿寿险江苏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文亮对公司服务江苏省社会经济建设相关模式、典型做法进行了系统性介绍。作为中国人寿寿险系统最大的省级分公司和江苏保险行业最大的市场主体,江苏国寿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贯彻集团公司、总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将自身经营发展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努力在践行金融为民中找准发展坐标,积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成为全行业唯一一家年度保费突破700亿元的省级分公司。
普惠保险绽放,情系民生保障
“当时觉得100多元买份保险也不贵,我就买了‘江宁幸福保’。”让江苏南京江宁区退休职工李女士没想到的是,随后她因为既往症入院手术。这份保险为她报销了1.98万元,弥补了医保超上限无法报销的情况。
同样受益于“江宁幸福保”的还有家住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的苏女士。2023年当地慈善总会统一为苏女士这样的江宁区低保人群购买了保险保障。因脑动脉瘤住院治疗,苏女士前后花费了17.95万元,令家庭本就颇为困难的苏女士雪上加霜。一筹莫展之际,苏女士想起了先前购买的“江宁幸福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向保险公司提交了报销材料。经过理赔核算,苏女士共获得2.39万元的医疗费赔偿和540元的重症监护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困难。
南京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医保中心主任钱国荣介绍,“江宁幸福保”由江宁区共同富裕办牵头医保分局、人社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中国人寿寿险南京江宁支公司共同发起,采取政府指导、特定人员政府出资、个人自愿参保、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相结合的政保合作机制,2023年参保人群达7.8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1716亿元;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人次符合理赔条件,可赔付总额1100余万元;困难群体、普通群体减负率分别达46%、33%。有效降低参保人群医疗费用支出。
近六年来,医保部门在经办服务、审核稽核、创新发展等方面与江苏国寿积极协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方式、提升合作质效,共同构建了“医保经办为主、延伸点经办为辅、商保经办为补充”的南京医保“大经办”格局。江苏国寿充分发挥服务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配合南京医保部门开展“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延伸点建设,为参保人提供信息查询、转移接续、异地备案等三大类12项医保服务。
加码养老金融 守护幸福晚年
初夏时节,草木葱郁、鸟语花香,走进苏州阳澄湖畔的国寿嘉园・苏州雅境养老社区,小桥流水,亭台假山、匾额楹联……处处可领略江南雅致韵味。
“跟在其他地区住养老院完全不一样。”今年73岁的上海贾阿姨在苏州的养老生活丰富多彩。“社区早上安排了八段锦、太极拳,我自己还会在社区里给大家讲腰鼓的课;下午大家组乐队一起练习切磋;晚上站桩40分钟左右,社区有专业营养师和大厨量身定制食谱,一日三餐也不用操心。”

“我前后考察了十余家养老社区,最终确定入住国寿嘉园・苏州雅境”。现年93岁的张景坤老人对社区环境十分满意,“首先,社区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审美,都说苏州是‘人间天堂’,在我看来,这里不是天堂,但胜似天堂;其次,邻里间的和谐相处也让我感到很愉快,社区里人才济济、人文荟萃,居住的老人中有两弹元勋、歌唱家、著名演员,大家不是兄弟姐妹,但胜似兄弟姐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机构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的有效衔接。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除了布局像国寿嘉园・苏州雅境这样的养老社区,还需要探索包含长期护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体验。
在苏州市下辖的太仓市,为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卫生间扶手的“守护夕阳”项目在当地较有名气。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从服务链条的末端着手,在今年4月底前已为太仓全市老人家庭安装扶手近300户,并将在苏州市其他县(市、区)全面落地。
“针对苏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推出了苏州市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项目,与苏州市民政局、老龄委等配合,推动项目参保年龄从70周岁扩展至60周岁,参保人数从62.8万人提升至约200万人,为更多老年人带去了便捷、优质服务。”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负责人介绍。
深耕数智转型 赋能美好生活
在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中国人寿寿险南京市分公司业务大厅,有一位“明星柜员”每天迎来送往,深受办事群众的喜爱。这款号称“什么问题都能接得住”的医保服务机器人名叫“小爱”,由中国人寿寿险南京市分公司与南京市医保中心共同打造,作为全国首款AI医保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南京市医保中心服务大厅和中国人寿汉中路客户服务中心正式上岗。

“看到大厅里有个智能机器人感到很新奇,随口问了一句想了解下生育保险相关待遇,没想到立刻就回应了,还非常全面细致。”前来中国人寿汉中路客户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张女士表示,“小爱”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与传统客服机器人有明显差别,“不像传统机器人呆板地回应指令,一旦内容‘超纲’就答非所问,各种对话‘小爱’都能轻松驾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小爱”的出现充分缓解了基层经办压力,可全面辅助人工坐席开展各类日常工作。据了解,目前小爱具有九种业务能力,可实现十二项服务功能,将解决日常超过总业务量60%以上的重复、高频、易错事项等问题,弥补了人工解答的不足,服务回答更精准、高效。未来,医保机器人将结合“15分钟医保服务圈”持续扩围和医药机构“前台办”工作推进,活跃在各个经办机构、医药机构,全方位用科技为医保经办赋能。
保险理赔是保险产品效用落地的最重要环节,2023年10月,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扎口推动、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直接参与并配合推进的苏州市商业医疗保险“一键式快赔”项目,接入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为保险消费者提供“跑腿少、服务好、流程简、给付快”的理赔体验,有效解决了投保人购买保险“理赔限制因素过多、赔付周期长”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该系统通过对接苏州医保局系统数据,直接覆盖了全市所有医院,开发维护成本更低、项目覆盖更广。同时还可以获得结构化、标准化的医保数据,使得公司理赔结论更精准,有效规避不同公司间的重复理赔。截至2024年4月末,中国人寿寿险苏州市分公司已成功办结“一键式快赔”项目理赔828件,赔付总金额25.31万元,从理赔资料提交成功到赔款到账平均用时0.71天,较项目运作之前的赔款到账时效(1.27天)缩短了44.1%。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寿建司75周年。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同行者,江苏国寿不断明确强化金融央企的身份属性,融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全局中。”江苏国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文亮表示,江苏省作为国内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被赋予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光荣使命。江苏国寿将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发挥“头雁”效应,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江苏金融业更好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