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向“杨根思连”学习 争当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5月27日,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时代先锋,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他们是谁?为什么是他们?

把时针回拨到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奉命坚守小高岭。连长杨根思带领三排打退敌人八次猛烈进攻,在拼至仅剩自己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用生命守住了阵地,留下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1951年,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杨根思生前所在连同年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如今,70多年过去了,“杨根思连”的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老连长怀抱炸药包、怒目圆睁,纵身前跃、视死如归的英雄故事依然代代相传。“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始终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杨根思连”战士在任务中攻坚克难、冲锋陷阵,书写新的英雄故事。

从在读研究生成长为“根思尖兵”,需要经历怎样的困难,不难想象。但只要心中有“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信念,终能克难奋进。上等兵郭孟祺,入伍前是一名在读研究生。由于比同年兵年龄大,加之连队训练任务繁重、标准要求极高,郭孟祺一度感到吃不消,训练的积极性不够。可站在英雄的方阵里,就要有英雄的信念,他没有放弃,奋起直追,用两年时间,把汗水的“咸”变成了进步的“甜”。

战争是残酷的,是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考验。“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信念,支撑着“杨根思连”直面危险、夺取胜利。2016年,“杨根思连”接上级指令参与组建维和步兵营,远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因遭遇突然袭击,连队战士李磊、杨树朋被一枚火箭弹击中,壮烈牺牲。那时,李磊刚刚过完22岁生日。两个小时后,战事再次升级。紧急关头,“杨根思连”奉命组建8人突击队,此时所有人坚定选择冲锋,最终,在连队官兵的震慑下,武装分子没有妄进一步。

面对任务,从不退后;面对困难,从不畏惧;面对敌人,从不胆怯,这就是“杨根思连”。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杨根思连”一路过关斩将,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实兵演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这就是“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鲜活注脚。践行“三个不相信”的“杨根思连”,始终涵养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淬炼对党忠诚的崇高品德,用坚毅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用勇敢把“不确定”变成“向前进”,深刻启发着我们,见贤思齐、对标学习,争当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既可感可知,更可学可及。以“杨根思连”为学习榜样,以“三个不相信”为精神坐标,始终心存信仰、坚定信念、克难奋进,在每一个平凡岗位上干出非凡成绩,在每次逆境中“逆风翻盘”,我们一定能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共同为幸福生活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艾佩韦)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