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滥用“聪明药”等同于吸毒!家长和考生应警惕骗局

每当中考、高考来临之际

号称能够提高记忆力、提高成绩的

“聪明药”就会频频在家长群里出现

“聪明药”真的能让人变聪明吗?

恰恰相反

滥用这些所谓的“聪明药”

只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5月27日以来

福建、安徽、上海、江苏等地公安

相继发布提醒

中、高考临近

家长和考生应警惕“聪明药”骗局

“聪明药”是什么?

所谓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哌醋甲酯、莫达非尼、阿德拉等,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等特性,全部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极有可能会抑制或损坏少年、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

“聪明药”不“聪明”

哌醋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嗜睡症的治疗。

莫达非尼是一种觉醒促进剂,属于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嗜睡症。

阿德拉主要成分为右苯丙胺,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症以及发作性嗜睡症的处方药。

滥用“聪明药”等同于吸毒

这类药物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产生一些精神症状,如静坐不能、易怒、运动障碍(抽搐)、兴奋、失眠、嗜睡、困倦、疲劳、头晕、抑郁、情绪不稳定、定向障碍、幻觉甚至躁狂,还有不可忽视的成瘾性。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状。

安全用药指南

千万别小瞧了吃药这件事。不仅“聪明药”不能乱吃,其他药品也一样,如果胡乱吃,治病的良药也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

三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不遵医嘱

凭着经验或道听途说随意用药、自行停药、迷信偏方等,都会增加用药安全风险。

一旦生病了,首先要到正规医疗机构问诊,对症治疗。此外,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降糖药、安眠药等药物,千万不能和酒精同服。

误区二:不看说明

服药前养成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关注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特别是抗菌类和激素类药物。

保留好药品包装和说明书。包装上的信息不仅便于使用时查询,还能避免误食过期药物。

误区三:特殊人群用药不注意

孕妇: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危害,药品说明书会特别提示。

老人:老年患者各项机能处于衰退状态,容易忘记吃药时间、混淆药品,服药前更要多加注意。

儿童:儿童用药除了遵医嘱,还要预防误食药物。孩子服药时,不要为了方便喂食而说药是糖果,应该教导孩子药物和糖果的区别,用药盒装着的东西千万不要随便吃。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温馨提醒

所谓的“聪明药”

属于神经中枢兴奋药

没有提高智力的作用

切勿随意服用

国家应急广播综合科普中国、人民日报、中国禁毒、合肥警方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